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框架语义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框架语义理论首先由F illmore提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概念结构的两大原则之一。该理论认为,传统的语义理论对指称意义的强调、对概念结构的组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通过引入概念显像与框架这一组关系,框架语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与分类方法,解决了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或很难解释的一系列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2.
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是逻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卡尔纳普围绕对“分析性”概念的定义 ,先后发展了独特的句法学和语义学 ,在学术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中奎因的批评最为引人注目 ,他主张 ,内涵意义理论是不可接受的。通过考察奎因的狭窄的哲学立场以及卡尔纳普理论产生之后逻辑学的发展实际 ,能够表明 ,否定内涵意义论这一奎因的基本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3.
预设已在不同的学科内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都遇到了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透彻地理解预设现象,就应有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框架,这个框架应能够接纳现有的合理的研究成果,又有着很好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114.
“侔”是中国古代墨家在论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论说方式,含有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对“侔”的定义(“是而然”)可以看出其对语言意义的阐述。由于自然语言是意义丰富的语言,墨家又从“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等多种角度研究“辞”与“辞”的语义关系。“侔”的语义学思想产生与中国古代汉语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古汉语重语义轻形式的特征使墨家在研究“侔”时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语言意义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115.
在包含that从句的句子中,我们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句子仅仅是报道了某一个事实。对干这类句子的理解,我们无需考察主体的心智状态;另一类句子则相关于主体的心智状态。我们无法直接将它们对应干某一个事实。人们一般将后者称之为命题态度语句(报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区分了命题态度动词和其他的(that从句)引导动词。进一步,利用情境语义学和Remsey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信念语句的解释可以由三个部分构成:信念者、被相信的命题(某一类情境)、支撑信念语句的说话者作出断定的命题(某些类情境)。  相似文献   
116.
“反科学”表面上是一个清楚的词汇,实际上有不同的所指,有人由于对科学的无知而反科学,有人因发现科学力量的过分强大而反科学,有人则只把反科学当标签贴给对方面试图取得竞争优势,通过语义学分析,汉语中种种可能的反科学得到了澄清。  相似文献   
117.
论证概念是包括非形式逻辑在内的论辩理论的核心。将论证理解为语义学概念还是语用学(辩证的)概念是非形式逻辑和经典逻辑的分水岭。对论证理解的逐步宽泛化,本质上就是对它不断增加功能性内涵,以使其适应更广阔的论域。所幸的是,与北美日常英语不同,汉语中的“论证”没有否定性的意味,这就使得日益丰富的论证概念可直接被应用于汉语日常论辩。  相似文献   
118.
“可能世界”概念在模态逻辑语义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但这个概念本身的定义问题,却仍然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一般说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接受此问题的预设,即认为“可能世界”概念是可以定义的,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另一种是根本否定此问题的预设,即认为“可能世界”概念是不应该并且不可能定义的。我认为,“可能世界”概念并非是不可定义的初始概念,但现已给出的若干定义却均有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19.
本文旨在说明语义研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当前组织语义攻坚的紧迫性。文章从语义本身的特点和漫长而曲折的研究历程两方面扼要说明了这个问题,作为这组文章和下一步开展语义攻坚的一个“楔子”。大量工作还在后头。  相似文献   
120.
苏珊·朗格力求凭借科学武器在艺术哲学领域内开拓新天地,将科学和哲学结为一个互动的整体.朗格美学以符号学、语义学和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并以此为突破点使其艺术哲学具有科学化的特性,这对当今人文学科的发展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