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13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78篇
管理学   4782篇
劳动科学   368篇
民族学   1011篇
人才学   858篇
人口学   184篇
丛书文集   6162篇
理论方法论   1719篇
综合类   10207篇
社会学   2618篇
统计学   729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544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649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2268篇
  2013年   1780篇
  2012年   1986篇
  2011年   2329篇
  2010年   2026篇
  2009年   1922篇
  2008年   2866篇
  2007年   1929篇
  2006年   1371篇
  2005年   1402篇
  2004年   875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659篇
  2001年   725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英国会尽可能以"脱欧"为要挟,以求获得尽可能少的约束和更多的实利;而以德法为首的欧盟也不会任由英国漫天要价,成为一个只顾追求自身最大好处的坏榜样。2014年,对欧盟来讲,尽管经济复苏一波三折,步履蹒跚,还在通缩的阴影下徘徊,但诸如希腊等外围国家动辄国债到期无法偿还、面临破产和欧元区解体的严重威胁已经远去。问题转而集中到了政治领域——欧盟三驾马车更迭换代、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民众疑欧情绪不断上升。其中,英国和欧盟间的争执不断,"脱欧"声调此起彼伏,无疑成为当前吸引全球媒体目光,事关欧洲一体化前  相似文献   
52.
2002年12月5日下午3点(巴黎时间),在位于塞纳河畔的法兰西科学院穹顶大厅内举行了本年度首场盛典。我校社会人类学教授蔡华出席盛会并被授予“法语国家大奖”金牌。此奖为法国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科学院颁发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53.
阿拉伯国家在摆脱殖民压迫,建立独立国家后,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在处理巴以问题时,逐渐把本国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二战后,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国家民族主义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与以色列和解的过程。没有阿拉伯国家在思想领域的这一变化,就不会有中东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54.
55.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是当今世界一个独特而且给人以某种神秘感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战略地位重要、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特影响的国家.这使得许多人希望了解它,认识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6.
公共性危机的讨论是以古老而依然鲜活的命题“国家和市民社会”为发端的。我们知道,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市民社会的孕育、萌芽、形成、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生”因素,它直接决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57.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完全是其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和"战略价值"为两大基石的原则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其"两洋战略"的具体需要;更是其难解的"冷战"情结和"冷战"思维的直接产物。中美关系欲走出低谷,对美国来说必须解决好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我国现有的国家创新系统存在效率低下和创新活力不强的问题。强化我国的创新工作应该采取适应市场 ,及时调整创新系统中各因素的角色 ;实现创新组织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 ;政府推动创新文化建设 ,营造创新氛围这三项措施 ,从而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为例 ,论述了地缘政治因素在亚非新兴国家中立主义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从河海大学通信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出发,基于网络平台提出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习基地的设想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分析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实现的目标和任务,给出了基本思路、实现方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最后阐述了该项建设的意义和在未来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