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德里达运用三种解构策略对三位一体的在场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进行解构读解,旨在批判从柏拉图、卢梭和黑格尔直至海德格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在场形而上学本质特征及其真理观和意义理论.虽然德里达的解构策略在其所界定的文本的文本性内是有效的,但由于这种文本的文本性脱离了社会历史性就难免有其方法论缺陷.  相似文献   
5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导向对"记住乡愁"的重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记住乡愁"的创作实践应注重主体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三方面的要素,即:关怀主体的情感和真实生活,遵循环境变迁的时间规律,重视应答人与社会的空间关联语境。构筑文化共同体,留住文化"在场的有效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落实"记住乡愁"的理念。  相似文献   
53.
提升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在场价值,直接关系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成效.通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场价值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在场价值提升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在场价值提升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4.
2012年10月29日下午,我们从法国巴黎长途跋涉八个多小时,来到此次欧州之旅的最后一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相似文献   
55.
当前,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律师在场权作为刑事司法文明进步的体现,都得到逐步确立和实施,而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在这方面尚处在空白状态,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随着我国律师法和新刑诉法的制定和适用,人权保障理念和扩大辩护权思想逐步成熟,法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笔者认为初步构建我国律师在场权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社工A问:中心社工人手缺乏,因此需要培育大量的义工在场室看场。场室开放时,我会向义工们大致介绍场室的情况、规定,以及设置这些规定的理念和他们要做的工作。但是,再问起他们工作内容是什么时,他们却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57.
艾略特的<荒原>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看似纷繁复杂,凌乱无序,其实是自成一体的.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诗歌创作理论使得这个体系有迹可循,以神话典故为框架 ,以诸多二元对立的元素为脉络,从各种混杂的声音和视角,构建了一个独特而完善的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一个西北乡村社区为个案,阐释了国家力量在社区事务、社区变迁和社区权力分配中的特殊影响.而随着民间力量的重新崛起,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是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谋.  相似文献   
59.
丁玲的小说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模糊的,被弱化、异化和欲化的。一类是他们的存在受女性形象遮蔽,他们身上缺少能够左右女性的精神力量,其主体在场而主体精神缺乏,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另一类是需要通过女性的回忆或日记去找寻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行动,成了“缺席的在场”者。这两类人物被批判和消解,成了符号化的存在,他们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60.
"在场"和"隐喻"既是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也是德里达解构思想的两个主题.德里达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来自于他独特的哲学关注点,他把它们看作形而上学幻觉的发源地,关注它们的定性;文学则完全不关心纯粹的在场和隐喻是否可能,也不关心它们的定性,而只关心怎么把在场和隐喻游戏做好.两者的裂痕表明了德里达解构理论对文学理论的不洽适性,看来,并不存在把一种以哲学为旨趣的理论应用到文学研究的直接通道.由此可见,我国文艺学界应对将德里达的概念和理论直接用于文学批评的做法进行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