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HalG.Rainey等基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提出的“绩效拐点”论对中国基层政府是否有解释力,目前还没有任何经验性的研究可以证明。试图探讨加强基层政府的工作自主权、自主财权、工作监督能否显著改善其绩效。利用对安徽省部分乡镇的问卷、访谈调查数据,从政府内部、外部两个方面的7个维度测量乡镇政府绩效,并运用ologit回归分析检验相关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增加基层政府工作自主权和工作监督能显著改善其绩效,“绩效拐点”论并不存在;但增加基层政府自主财权并不能显著改善其绩效。赋予基层政府更多工作自主权、平衡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利益诉求,对于改善基层政府绩效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政府间竞争与地方分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间竞争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重要方面,它是以地方分权改革是为前提和基础的.形成政府间竞争规则的有效供给机制和维护机制,要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继续推进分权改革,做好立法权、司法权的合理分配问题.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分权"过度",为良性的政府间竞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杨晓燕 《兰州学刊》2007,(10):45-48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两者的结构及其关联态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在建国之初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1978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行政性分权的战略使地方分权成为事实,但是由于转轨经济和传统集权式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当前的非规范性地方分权的局面,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合理划分.  相似文献   
14.
李斐 《现代交际》2011,(3):214-215
如今是分权的时代。"分权"不仅仅被应用在现代企业组织改革中,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全球性主题,其核心是逐步分解集权化的政府垄断公共教育的科层管理体制,将管理教育事务的权力下放地方政府,由地方分权取而代之。然而,对于教育分权的利弊及其有关实践,我们需要进一步予以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国,拥有汽车已成为大多数城市家庭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在“汽车梦”的社会建构过程中,作为一种消费意识形态的汽车广告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以《南方周末》(1998~2007)为例,对近十年的汽车广告内容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个体享乐性想象认同”和“社会参照性成功认同”是汽车广告用来建构“汽车梦”的两个重要的“认同策略”,其影响作用远远超过了汽车广告中的“功用策略”,对广告内容分析的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文章最后对“汽车梦”为什么在近十年得到极力建构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所带来的潜在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相似文献   
16.
曹正汉 《社会》2014,34(6):52-70
在研究中国国家治理时,同时考虑中央政府关心的效率目标和政权稳定目标的理论有三种,即:周黎安提出的“行政发包制”模型,曹正汉等提出的“中央治官、地方治民”模型以及周雪光提出的“帝国的治理逻辑”。然而,这三种理论关于中央政府的效率目标和政权稳定目标能否兼容存在着明显分歧;此外,这三种理论在分析层面上也存在差别。导致分歧和差别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兵民能否分治,三种理论隐含着不同的假定;另一个是关于中央政府着重防范的统治风险的来源,是来自地方分权本身(如地方政府的“各自为政”、“偏离”、“失控”等行为),还是来自被统治的民众(如民众可能的抗议、反对或对抗等行为),三种理论持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论法治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地方制度的逻辑起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中央与地方关系逐渐步入了合理运行的轨道。社会政治关系开始以一种权利义务的理性被规范着。中央与地方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必然转换成一种合理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及联邦中央权力集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经历了由邦联制向联邦制演变的历史过程,这种演变完全决定并适应于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军事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国家权力也逐渐由各州分权走向联邦中央集权。但美国联邦中央权力的集中,不同于单一制国家的中央集权,而是奉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美国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三权的绝对平等,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有所重。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改革开放后,我国从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在遵循"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逐渐从纵向上下放中央权力于地方。我国的纵向地方分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由分权所导致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纵向地方分权基本情况的介绍,强调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试图为完善我国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转轨之后,地方财政制度构成了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特征。由于历史、自治程度、民族等方面的差别使俄罗斯具有混合和不对称性联邦制特征,导致了体制的不稳定。地方自主权的缺乏,地方财政制度的安排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宏观经济管理。因此,以提升地方财政自主性,加强地方财政责任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