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6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055篇
劳动科学   263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136篇
丛书文集   1099篇
理论方法论   193篇
综合类   2326篇
社会学   241篇
统计学   40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城市化:变人口流动为人口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真正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迈进 ,除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这一重要手段外 ,更重要的是让已经流动起来的、日趋成熟了的 ,并已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一分子的“准市民” ,从根本上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变 ,即变当前的人口流动为人口转移。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步骤 ,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2.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二元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3.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交通运输设施的公共产品性及其外部效应 ,进而对西部交通运输建设进行分析 ,认为西部交通规划是西部交通建设的首要问题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是解决西部交通建设的主要途径 ,产权界定和收费制度是解决西部交通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4.
郭霞  沙鹏洲 《青海统计》2006,(10):16-21,43
2005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目标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来,青海省紧紧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机遇,大力推进开放带动,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不断开创了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局面,对外经济贸易工作跃上了新台阶。2005年青海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1338万美元,虽比上年下降28.2%,但实现了青海年度进出口规模历史第二好的成绩。其中,出口32324万美元,下降28.9%;进口9014万美元,下降25.3%,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3310万美元。  相似文献   
35.
郭艳丽 《青海统计》2006,(11):18-21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此次农业普查涉及我省402个乡(镇),4174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36.
TOT项目融资模式的价格决策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分析了利用TOT模式进行转移定价的影响因素,从双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不同目标下的转移定价决策模型,确定了实现双赢的价格水平,为TOT项目转移价格的确定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本文着重讨论英语否定词的不同位置对句子意义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而讨论英汉否 定用法的差异,如何判断英语句子的否定对象以及汉译时如何进行否定重点的转移。  相似文献   
38.
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既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减少农民关键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农村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总量、分布密度均居全省首位。近几年来,我市各地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变潜在资源优势为增收主要渠道,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9.
首先对农业劳动力主动性转移的必要性及其有限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教育是放大主动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对在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的农业劳动力的素质问题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应建立自动排除低素质劳动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40.
《决策导刊》2006,(3):24-24
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农民工连续十几年大规模的流动来看,主要是由早些年的向东南沿海率先开放地区流动、转向北京、上海以及各大中城市流动为主。现在,大中城市已经成为农民上进入的主要就业务工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