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22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80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757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978篇
社会学   131篇
统计学   6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这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一种界定与基本认识。这种认识与界定既是对传统中国的反思,又是对中国现实的把握。现代深深地嵌入在传统之中,中国人直接或间接地受传统伦理的影响和支配。伦理场域是中国人开展社会行动的依托,行动者在伦理场域中占有位置、施展策略、获取资源。因此,伦理场域是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和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在宇宙暴涨的R~2理论基础上,进而考虑Ricci张量和Riemann张量的平方项的影响,通过Weyl保形变换得出等价系统,从而导出具有两个标量场的场方程,也引出暴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毕业典礼演讲是众多文学题材和演讲中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鼓动和交流的形式,是一种能启迪人的思想,富有魅力的能产生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文学表现形式。从文体上讲,中西毕业典礼除具有句式多样性、语气语调的灵活性、丰富的修辞手法的之外,均具有酬应功能和劝说功能。但西方毕业演讲的酬应功能似乎更明显。在劝说功能方面,西方毕业典礼演讲存在背离常规语域的现象。  相似文献   
35.
王蒙以特有的文学创作经验和感悟对小说理论的探讨和思考,成为我国文学理论中富有学理价值的文字,对小说模糊性的认识是王蒙小说理论的重要内容。王蒙认为,小说的价值就在于为生活提供一个参考的文本,小说建构了一个阔大的精神空间,其中的意义空白需要读者加以填充,小说的世界是混沌的世界,是确定性缺失的世界,作者和读者都无法穷尽其中的意蕴。  相似文献   
36.
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意识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实验表明:很多比喻性用语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喻题或源域,用喻题或源域来对词汇进行归类有助于记忆生疏的比喻性用语。因此,有必要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语言学习者隐喻意识的课堂活动,将隐喻意识变成词汇习得的一个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37.
场域论社区发展理论认为,社区的本质是社会互动,社区是地域性社会内不同利益群体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整合起来的社会互动场域,社区发展的本质就是地域社会内居民的自组织能力的发展。该理论对发展我国社区建设理论具有建设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近年来,国内、国际形势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均发生了新的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凸显,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已然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色。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得尤其鲜明。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中国的生动诠释。约言之,时代场域、崭新图谱、价值意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三维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39.
多元共治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前提和基础。福克斯和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与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不仅具有较高的契合性,而且对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视角来看,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仍存在公共能量场发育不完全、话语形式选择偏差和话语的正当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推动并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可以从通过赋权赋能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的公共能量场、根据政策情境选择好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的话语形式、在互信的基础上坚守话语的正当性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40.
生态损害赔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救济性制度之一,其规范的目的、动机、价值、架构等诸构件决定着生境主体及其权利何以成立的基础性承载和充足性解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从人域契约的“人域法”层面确立了“生境”的独特价值、独立的存在权和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自然契约的“人际法”层面打破了“人域法”理论的封闭体系,将伦理价值植入环境法律规则之中,摆脱了传统“人域法”对非政治化和非伦理化的唯理主义形式的追求和表达,复兴了中华法系“法律应当伦理化而非工具化”的灵魂与传统,确立了法益保护从“人域优先”向“人际优先”法律价值的转换,丰富了环境法理学的秩序观念和学理原则,拓展了传统人域法“主体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界限与边界,为开启我国环境法从“主体模式保护”向“关系模式保护”生态法律观的变革与价值功能的转换提供了超越性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