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阐述价值链分析的相关理论,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介绍其开设背景,过程及发展概况;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内、外部价值链上价值位功能薄弱的环节,找出专业发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价值链分析在资城专业中应用的措施和加强专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综合性特色,转变教育观念,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加强课程体系的功用性研究,通过构建知识平台,实施模块组合,以增强本科生综合性创新思维和综合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实现各模块系统及整个课程系统的功能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3.
地役权制度虽已源远流长,但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新"的制度。无论从历史、比较的多维视角,还是从法律概念自身的逻辑解释以及《物权法》的整体,乃至从我国法律体系来看,地役权的客体仅适用土地。它在创设时必然会与城乡规划法相遇,当下地役权受到城乡规划法的限制,在实践中未能发挥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功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家作为土地所有权人在土地的用益物权之前预设地役权,对城乡土地进行规划,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目的,同时亦受行政程序和法律责任的规制,这样地役权制度在我国必然有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4.
针对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转型衔接的问题,运用城乡规划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体系中的“规划下沉”暨建筑与规划融合教学模式,改变原来先建筑,后规划的教学模式,让规划课程下沉,在一年级做到建筑与规划相融合,从规划空间入手,建立城市空间思维,形成对规划空间体系的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在城乡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空间等方面的整体性思维,为今后高层次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由微观空间的建筑单体设计向宏观城乡空间规划设计转变的能力,解决建筑基础课程向规划基础课程转型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地理科学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为依据 ,面向现代大学教育观、人才培养观及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遵循“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 ,建设三维立体结构的课程体系 ,并相应进行选课制度改革与相关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