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11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比照城市形象的三个要素,即城市的整体精神风貌、城市的整体布局规划、城市的居民群体风格,对中小城市形象建设的基础进行判定,可知中小城市在城市形象的认定上存在重重的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需要植入创意思维,从意念、意象、形象三个层面,以颠覆性的方式来应对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抉择,并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从形象识别上体现了对CIIS的超越,从文化重构上体现了对城市个性的超越,从形象传播上体现了对形象广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2.
黄山市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并与敦煌学、西藏学一起,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我国地域文化研究上的三大学派。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形载体的徽派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领风骚,它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市极其珍贵历史文化财富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3.
塑造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行为对象是城市中的人,行为主体则是城市。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对城市的文明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并在我们的生活中越发突出和重要,因此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将是今后环境设计的关键和重心。  相似文献   
134.
提升文化品位、实施大南京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南京应定位于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为此 ,应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南京文化品位 ,优化南京产业结构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阵。以此为契机 ,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南京区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南京理所当然应跨行政区划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组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 ,创建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5.
城市形象的可持续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形象已成为热门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由硬形象和软形象两大因素构成,通过形成城市构成性的知觉形象升华为城市艺术形象。由城市文化、媒介文化和消费文化三者合力塑造的城市形象带有商品属性,在其消费过程中呈现欲望和虚荣、复制与炒作、大众化和时尚、消费图像与符号等现象,就其深层原因是对手段或外在目标的过分强调,背弃了环境的现实存在和丧失了生命体验的自觉。并提出可持续消费城市形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首次提出了“城市文化资本”的概念 ,并在这一概念范畴内论述了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的关系 ,并在经营城市、行销城市理论认识中 ,升华出“城市文化资本”运作的意义和模式。“城市文化资本”运作的核心是城市文化要素的整合与创新 ,在城市文化整合与创新中 ,使城市文化劣势转化成优势 ,使文化优势要素转化成为城市的垄断性文化资源和唯一性文化资源 ,通过“城市文化资本”运作 ,创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7.
《金陵瞭望》2005,(1):17-17
200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文明城市、迎接十运盛会的总的要求,我市加大创建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和行业、“窗口”单位的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文明城区的创建,着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我市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实地考察和6次专项考察,找准薄弱环节,加大整改力度。经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38.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随着古蜀文明的惊艳现身,各种美誉如纷纷扬扬的花瓣撒落成都头上。最新的流行语当然首推“老谋子”拍的专题形象片中那句情人般的呓语:“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然而,在我看来,最让人有石破天惊之感的,恐怕还是上世纪初叶,美国人比奇在权威的《国家地理》杂志上替我们向世界派发的“洋名片”:成都,东方的伊甸园——多么响亮,多么具有想像力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139.
城市公共设施形象与识别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宜的城市公共设施形象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城市CIS是城市形象的一种理性再现,是城市公共政策与公众进行思想联系的工具,它具有整体性、社会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地域性和可传播性等特征。创立一种视觉符号准则或建立起规范而有效的CI工作手册,成为识别系统的运作程序和指南,从而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和历史延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0.
徐飒 《社区》2003,(10):6-7
事实 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世人称道瞩目。也有陋习,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当数随地吐痰。我们有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都比不上这痰文化!此乃正宗“国啐”也,无人望其项背,不仅为国人所痛恨,也令国际友人汗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