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948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164篇
丛书文集   984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769篇
社会学   409篇
统计学   3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971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31.
加快江西城镇化进程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分析了加快江西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和江西城镇化现状,并就如何加快江西城镇化进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2.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资源配置不当,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导致农民增收趋缓。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政府加大宏观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3.
沿海城郊农村非农经济发展较快,具备率先推进城镇化的条件。青岛市城阳区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做法在沿海地区的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命名为城阳模式。城阳模式对沿海城郊农村城镇化的启示与借鉴之处主要有: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既注重非农经济规模的膨胀,又注重其质量的提高;通过制度创新,鼓励农民进城;实施旧村改造,加快两个转变;推广多种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复杂。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区扩展加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一旦超出了城市自身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必然引起城市生态环境失调,从而进一步影响城市本身的发展。因此,研究城镇化发展进程以及城镇化发展与城市环境生态问题的关系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针对四川省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增加、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四川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压力问题。城镇…  相似文献   
3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名胜区内的城镇化趋势日益严重。研究华麓区在华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功能定位,可以提出华麓区合理的城镇化发展对策。分析了华麓区的角色变迁机制,以此为基础从城区性质、规划、管理三方面提出城镇化合理发展的对策。最后小结认为:(1)要合理进行风景名胜区内城镇的功能定位;(2)城镇合理发展的三维模式对其他风景名胜区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特别是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不断出现。城市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本文就黄山市如何加快城镇化发展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7.
本文厘清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2)全国层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中部直接效应最大,东部间接效应最大。据此,本文提出健全金融支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和加强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动力因素,本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四个维度测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时限内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全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特征;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共同推动了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本研究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39.
利用耦合模型、重心-标准差椭圆及障碍度等方法,分析2009—2020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关系及时空格局,构建修正后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十年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进行精准预测。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而社会治理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较小波动变化特征,增速相对弱后于旅游城镇化水平。(2)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的耦合协调度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经历了“一般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初级协调”的耦合类型转变过程,旅游城镇化超前型特征明显;从空间分异看,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是先扩大再收缩的态势,表现向武陵源区集聚的发展特征。(3)旅游城镇化系统的障碍度小于社会治理系统,从指标障碍度平均值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人次>每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4)未来十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将持续上升,但在2026年会有所下降,最终在2028年会处于优质耦合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40.
基于CFPS2014、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耦合协同模型度量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效应,系统考察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推动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从影响机制看,宏观层面表现为提升农村流通效率与优化产业结构,微观层面表现为提高农民就业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双提升效应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东中部地区表现为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同时,数字经济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影响有所不同,其促进作用从低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