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8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1709篇
劳动科学   113篇
民族学   137篇
人才学   368篇
人口学   90篇
丛书文集   1910篇
理论方法论   419篇
综合类   4297篇
社会学   1404篇
统计学   60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1013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1075篇
  2007年   706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状态,它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前者是社会和谐的社会基础, 后者是社会和谐的物质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  相似文献   
992.
“奥斯维辛”是现代人类灵魂深处一个重大的“精神事件” ,它极大地影响了哲学的言说方式和存在方式 ,因而构成了考察和理解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形而上学的终结”、“道德合理性基础的危机与重建”、“社会统一性基础的寻求”等现代哲学中最为重大的课题 ,只有置于这一参照系中 ,才能获得真切的理解和深层的把握。现代哲学也正是在对这些重大课题的思考中 ,实现了从“终极知识”向“生存智慧”的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993.
农村合作经济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 ,就广义而言 ,劳动群众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自愿联合建立后的一切经济组织形式皆可称为合作经济。本文所指的农村合作经济仅就生产与销售领域而言。这种农村合作经济一般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金 (股份 )为纽带 ,以专业化为基础 ,以经济效益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它是农村合作经济的高级形式 ,是农村现代企业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是农业发展新形势下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体制创新 ,是农民在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又一个创造 ,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现实要求。对这种改革开放过程中产…  相似文献   
994.
赵静  张麦兰 《兰州学刊》2006,(10):97-99
本文着眼于我国当前实际,分别从合人民性、合规范性、合价值性的视角,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观、塑造法理型权威、保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建构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群众基础、制度基础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戴华兴 《天府新论》2007,(6):151-153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中共中央的部署,规定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面向2006级全体新生使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方案。新教材的体系建构,实际上意在从不同的层面,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生命空间的建构。为此,课程实施的重点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精神维度:引导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着眼于对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注重对公共精神的倡导和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6.
经济法价值生成的基础 ,存在于经济法产生的必然性和走向成熟的发展中。经济法基于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 ,其直接动因是矫正市场失灵。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经济法积极地调整着自我功能 ,其价值日趋完善。社会本位和利益最大化 ,是经济法最高价值追求 ,也是经济法价值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7.
乡村社会交换的演变及其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林 《人文杂志》2003,(2):148-151
乡村社会交换伴随着乡村变迁而发生演变 ,这一过程离不开乡村社会特定文化情境的切换 ,不同的社会秩序格局及由此衍生的社会信任基础孕育催生社会交换的演变 ;乡村社会交换演变的实际展开又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进行 ,社会交换所赖以展开的社会资本因经济形态不同而发生质的变化 ;村庄历史记忆的逐渐淡出也是导致乡村社会交换演变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998.
云南历来就有"无灾不成年"之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因灾损失已占同期GDP的3%~5%,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省委省政府已把灾情作为省情之一,加以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做好云南的防灾减灾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99.
虚拟认识的哲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江汉论坛》2006,(9):58-61
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认识技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它的理解和解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哲学上被称为认识论的技术转向。这种转向的基本特征在于:强化了认识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技术建构作用,主客体之间出现了虚拟技术的不可分性;主体的认识途径——实践也可以表现为感觉上的沉浸。  相似文献   
1000.
《徽州社会科学》2006,(8):F0002-F0002,I0001
为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861”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43”行动计划,徽州区委、区政府决定组织实施“332”行动计划,即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农副产品,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新型精细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全市工业大区,生态大区,以2007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80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