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塞尚后期作品有很多“不确定”笔触,这些模糊变幻的话语形式再现了宇宙生命的交融合一,开启了艺术的真实境域。本文从现象学视域分析塞尚的绘画艺术,认为不确定的语言形式表现了宇宙生命“不断流变的”本然状态,折射了画家体验宇宙生命时融入其中的浑然一体境界,说明画家在进行体验的话语转换时,以审美意识超越了“人自限隔宇宙”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2.
社会性别偏差问题是作为社会问题的客观实在,也是构成教育问题的重要部分和分析教育问题、评价教育公平的重要维度.社会性别偏差问题是教育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它既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正确解析高校境域中的社会性别偏差问题,切实实现高校教育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这在促进学校教育公平和整个社会公平进程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在与胡塞尔以及康德的思想对话中,海德格尔产生了"境域格式"的概念。胡塞尔主要把"境域"理解为理论直观行为的背景,海德格尔则把"境域"理解为日常实践行为的前提。在康德那里"格式"是联接感性质料与知性范畴的桥梁,在海德格尔那里"格式"为此在的综合行为提供了规则。海德格尔的"境域格式"概念提示我们要注意在日常实践行为整体性中使得"事先"综合得以可能的存在论意义上的和时间意义上的规则。
Abstract:
Heidegger created the concept of horizontalen schemata in the dialogue of thought with Husserl and Kant.Husserl understood Horizont mainly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action of theoretical intuition,and Heidegger regarded it as the precondition of practical ones in everyday life.In Kantian theory,Schemata is the bridge connecting sensuous material and the categories of understanding;for Heidegger,however,Schemata "provides" rules for Dasein s synthetical action.As to Horizontalen Schemata,Heidegger called atte...  相似文献   
34.
中国美学之境域缘发构成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天道 《天府新论》2008,(6):144-148
中国美学境域缘发构成论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审美者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顺应自然、自由自得、直观感悟,即境缘发,通过"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兴到神会,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而从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这样,遂使中国美学的境域缘发构成论与中国古代人学中的人生境域论趋于合一,并由此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美学顺应自然的精神.  相似文献   
35.
王进  杨明 《天府新论》2013,(3):30-34
中国哲学中的道德境域涵摄有静态把握、动态把握与价值把握三个面向,类推思维则包含着形态类比、属性类比、以类度类、以己度物形态.道德境域是理论学习向行为实践转化的重要界面,类推思维则是建构及呈现道德境域的重要方法.具体而论:道德境域是导向实践的充要条件,而类推思维则是构成道德境域的必要条件;在形构道德境域时必须利用类推思维来把握静态事物、动态事物与价值原则;道德境域的形构理路可用类推思维拓展至其它范围;冲突或两难的道德境域则有赖类推思维的运作以对其做出选择并导向实践.  相似文献   
36.
世界无疑是现象学的一个核心论题,现象学试图克服自笛卡尔以来现代哲学中对世界的怀疑和不信任感。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认为,对世界之存在的信念作为一种自然态度,贯穿了我们的一切行为意识。而在海德格尔那里,世界作为一个预先给予的境域,则是一切其他世界内存在者得以显现的前提。但这两位现象学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澄清世界的论题。胡塞尔通过先验还原将对世界之存在的信念悬置起来,并将世界本身看成是意识的意向相关物,而海德格尔则反过来认为,人作为此在原本就在世界之中存在,因此人对世界的朴素信任感也构成了他的原初存在方式。尽管如此,无论是胡塞尔还是海德格尔,都没能真正克服现代哲学中世界之丧失的危机,重建人对世界的朴素信任。  相似文献   
37.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主要是海德格尔式的,它们基于不同的思想旨趣,把海德格尔的不同思想倾向接合到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去。詹姆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海德格尔政治存在论的亲和性研究;马尔库塞则借助早期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展开对无产阶级的“被抛”命运及其扬弃的阐释;阿尔都塞则围绕后期海德格尔的“让存在”境域与意蕴,型构其“偶然的唯物主义”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的海德格尔哲学路向,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境域无疑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但是,它罔顾了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方法论上的先验主义与形而上学性,最终使自己陷入相同的理论困境。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必然构成对任何海德格尔路向的政治存在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38.
《庄子》对“时”及“时势”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以“时”及“时势”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历史性,首先与社会领域或“类”的存在形态相联系,但历史性并不仅仅限于“类”的领域,它同样体现于个体的存在过程。在个体的层面,《庄子》通过对“时”、“命”等问题的考察,着重突出了其存在的境遇性。“时”所体现的历史性,通过化为人的“在”世原则而获得了本体论与价值论的具体内涵。按《庄子》的理解,人的存在过程既无法疏离道,又需要因“时”(特定境遇)而做出变通和选择。  相似文献   
39.
9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的研究模式发生了一些潜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学术合理性的追求愈趋严密,而这又是与学界对学术史视野的开发密切相关的,虽然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角度仍具多样选择性,但学术合理性概念却对这些具有深度的规范作用.在此议题下,本文讨论与阐述了古代文论研究中具有模式转换意义的三种路径,即对评论性资料的清理,观念史写法的引入,文化境域的视角,并以为也可将此举一反三,对一般思想史等学科治理的反思具有某种启迪.  相似文献   
40.
实证科学的理论视域,或者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实证科学之哲学基础的传统本体论的理论根基,是在历史上以及在现实中导致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种种误读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决不是作为实证科学世界的伦理的、道德的、人性方面的外在补充,而是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内容的一个侧面;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关于社会的学说、关于人的学说,即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