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本文从本源性(自身性)、超越性、境域性等若干层面对海德格尔自由观及其意义进行了总结阐述,在此基础上,就这种自由观的特质与其所预示的趋势展开了分析评判.文章提出,这种彻底反形而上学的自由观作为一种趋势凸现出自由与权利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2.
作为偶缘性的游戏--伽达默尔游戏观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峰 《求是学刊》2004,31(5):95-99
伽达默尔的游戏概念与偶缘性联系密切。偶缘性首先从文本阐释中表现出来 ,是对不同阐释境域的关注。游戏将偶缘性演化为一种客体性的边缘状态 ,抽除了游戏中的主体因素 ,从伽达默尔阐释学的游戏概念 ,可以演化到后现代主义无主体的观念。实际上 ,正是通过游戏概念 ,阐释学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入口  相似文献   
43.
历史唯物主义自诞生以来,已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曲解。历史唯物主义之被曲解,根源于西方近代存在论与当今资本世界的同构性。因此,把历史唯物主义从它的被曲解的状况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就在于人们已有可能从存在论的境域中揭明并批判当今世界的本质原理。本文从“生产力”和“感性意识”等概念出发,分析、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  相似文献   
44.
从在场各代的视角来看 ,代际伦理主要是由老年伦理、中年伦理和青年伦理所构成的一种伦理形式。在历史文化境域中 ,代际伦理主要表现为传统伦理、现实伦理和未来伦理的有机统一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代际伦理还具有深厚的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儒家文化与海德格尔式存在论自由观的对比分析 ,提出儒家文化中确实蕴涵着深刻的自由精神 ,但这是一种注重超越的“道”化的自由精神 ,就其本身而言 ,很难开出权利的“外王”之果 ,因此不能直接将儒家文化的自由精神与政治自由主义平面地加以嫁接 ,要实现二者的成功融合 ,必须经过深入的转换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46.
文学创作者的生存境域是文学研究中的显题,而生存境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些问题在文学作品中都是作者较为关注并得到表现的对象.明清之际关中遗民作为一个较为独特的士人群体经历了明清易代与神州板荡,他们身居异朝,心怀故国,或隐逸、或游幕、或秉承晚明的结社遗风,他们的生存境域直接影响了清初的文学活动、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的表现形式,其文学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反映了遗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7.
网络境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虚拟空间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新的境域。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在网络境域中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网络境域中,方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交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坚持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48.
[提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要推动力,在升级与转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未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但更重要的是当下新的发展机遇。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人工智能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可以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在时间、空间、情境三方面有所拓展,即增加自由支配时间、拓展空间、营造境域化场景以消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二元对立而凸显其本体性;二是创造精心、精准、精湛为特色的个性化教育;三是借助“比特化”、“人机一体化”、“认知外包”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四是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度学习理念以及机器学习“黑箱”原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规律、新理念、新模式。  相似文献   
49.
濠梁之辩显示了庄子对理解问题的哲学思考,在理解问题上庄子关注的是理解何以可能。庄子认为境域差异和成心引发的是非之辩,是阻碍相互间理解的两大因素。境域偏狭者拘于一方,难以理解大道;自师成心者相互攻讦,理解却被是非之争所取代。针对这两大理解之蔽,庄子以"道通为一"的理论,肯定了差异与相通的并存不悖,警醒人们不能自我封闭,应用"以道观之"的视角俯视差异,应对是非,以不断生成和更新的状态容纳他者、理解他者,这构成了庄子对理解何以可能的一种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50.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更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为厘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思想迷雾,理论上正确定位该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按照历史发生学和现象发生学方法,分别从历史、自然和社会三个维度捋清了技术创新的演变路径,从中发现技术创新遵循历史嵌入、自然本位和民主导向等三个原则.因此,准确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溯源,将为其路径与方向的自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