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01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谭继和 《四川统计》2011,(11):14-20
由文化资源大省转变成为文化强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条重要路径。历史文化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动漫产业的“别具一格”、出版产业的“创新改革”……四川文化产业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302.
从增长极理论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海工业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长极理论是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理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一个极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具有建设成为一个重要增长极的优势.文章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临海工业产业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建设北部湾经济临海工业增长极的构想.  相似文献   
303.
刘建华 《兰州学刊》2010,(11):184-187
知识经济的兴起得益于科技与信息,民族文化与媒体的共同作用,为文化区域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立足区域经济语境,民族文化与传媒有了化学作用的平台。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实现民族文化的转化与传播。各区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日益广泛,凭借新经济理论,发挥文化知识资源优势,营造创意、灵感、才能生产环境,培养区域创新力,借助大众传播的创新扩散,实现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孵化多元化的区域增长极。  相似文献   
304.
川南都市圈建设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川南“都市图”的建设模式,应综合应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发展轴理论和网络发展模式理论,借鉴外资主导经济发展的苏州经济发展模式和本地民营资本主导型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川南区域融合,应结合川南地区实际,建立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和产业布局,突出“外向型”经济思路。建设“川南都市圈”,应主动融入成渝,甘当成渝经济区的“二传手”,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拓展对滇黔地区的辐射,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05.
中共十六大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导向,随后国务院颁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推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到2006年国家又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了政策安排。在这种积极的态势下,必须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适时对从陆域经济开发到海域经济开发、实现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大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并且跟从时代潮流采取实际行动,推动海洋区域开发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东北地区之后逐步成长为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为此,必须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价值定位、机遇认定、趋势判断、目标取向和对策创意,形成从陆域经济到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健康局面。  相似文献   
306.
以惠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惠州地理、产业环境,以及差异化和不对称发展的优势,科学分析惠州产业经济的出路、优势和可行性。研究提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惠州加快建设“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的关键,并提出从产业结构、产业规模、重点企业、园区建设、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体系、创新平台和创新项目等方面着手完善和积极培育惠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构建惠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惠州经济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307.
优化我国民族地区的空间结构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必要手段.本文依据空间优化的核心原理,提出民族地区空间优化的思路是:积极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挥龙头作用;以路和边"轴线",打造区域发展的骨架;优先发展城市聚集区,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推进民族地区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同时,从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战略相结合,大型工程建设与空间调整相结合两方面入手,优化地区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