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8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563篇
社会学   10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朝鲜核试验虽然具有非常恶劣的影响,但它本身并不足以颠覆当前的核不扩散体系,将朝鲜核试验的危险简单归结于对核不扩散体系的破坏并不准确。朝鲜核试验的真正危险是对地区安全的冲击。近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不断升级。先是去年12月12日,朝鲜再次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成功发射了"光明星3号"火箭。接着今年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的卫星发射通过了第2087号决议,加以制裁。随后1月24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谴责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称将进行更高水平的核试验,为保护国家自主权展开"全面对决  相似文献   
62.
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角虽然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但主题却是地方出台的或即将出台的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法规措施,百姓是最终的受益者。基于此,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要达到五点要求:即有政治意识、语言活  相似文献   
63.
中国古代美学资料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固以类相召。”人性“爱同憎异”,“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这些是异质同构为美思想的明确注脚;也是中国古代关于美的心理本质的固有思想。它与西方美学异质同构为美的思想异曲同工。究其成因,渊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64.
针对BANT-1型异声测量仪的不足之处,引入了两次均方根叠加法,不仅对BANT-1测量仪现有的识别参数指标进行了改进,而且将各分立的时域参数指标组合成一个统一的识别体系,从各角度全面地描述与识别轴承异音。  相似文献   
65.
文章从实地调查入手,对恩施"还坛神"仪式音乐的旋律及结构特征做了初步梳理,并力图对仪式中的音乐现象做出相应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66.
<乐记>的作者认为,"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要有"文采节奏",即美的形式,才能谓之"音".能陶冶性情,引入向美的"德音"才能称为"乐".时至今日,这些看法亦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7.
本文首先将传统声训按其作用分为五类,然后依次分析各类声训同训诂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传统声训的作用并不都是训诂;有的作用虽然是训诂,但并没有创造新的训诂方式,而只是用"互训"的方式表达了训诂学者在训诂活动中通过因声求义得来的成果.最后以"附论"的形式指出第三类声训即推源的声训虽然也不是训诂,但它到了后代却具有间接的训诂作用,并对这种作用的由来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
孙勇 《决策探索》2013,(20):72-73
在新的舆论格局带来的日益激烈的评论竞争中,新闻评论的历史方位在哪里?面对众声喧哗的挑战,党报评论如何发出响亮声音?党报评论怎样在党心和民意的共鸣中间保持锐气,凝聚共识,制造更多的“同意”,怎样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形成更大的共识,让主流舆论的声音传得更远?  相似文献   
69.
刘栋梁 《云梦学刊》2012,33(5):135-137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情声交融,声情并茂是歌唱者追求的理想目标。但也有不少歌者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声音的炫技或表演的花哨,以至于所唱之曲难有动人心扉之妙。从情与声的关系展开分析,就如何才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歌唱者树立良好歌唱理念。  相似文献   
70.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把假借定义为"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他认为假借必有本字,假借包括同声通写字、讬名标识字等内容。其假借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音近义通、探求词和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