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复句有2类:一类是简单复句,即复句中只有2个单句;另一类是多重复句,即复句中有2个以上单句。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4.6.3.2规定:"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可见,多重复句内部用句号是不规范的。为便于理解,标准列举了如下4个示例: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  相似文献   
92.
汉语单复句的边界是模糊的。运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界定单复句是不可取的;运用非二元对立的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区分汉语单复句是可取的。汉语言结构中象似原则与经济原则的竞争是形成汉语大量非典型单复句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93.
说明因果反映的是对象间的事实关系,推断因果反映的是对象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孰因孰果,前者依据的是事实,反映在关联词语上;后者依据的是逻辑,也反映在关联词语上。  相似文献   
94.
本文尝试讨论了递进复句中与语言的主观性相关联的一系列的问题,指出不管递进复句所使用的关联词语是什么样的,其逻辑基础始终是统一的,都属于并列关系。尽管如此,递进复句在主观性方面却与其它类型的并列类复句存在明显的不同,它是用于体现主观视角的评述性句式,并且都包含两层叙述,其语用价值在于凸显和加强反证力度。  相似文献   
95.
不少名家认为殷墟甲骨刻辞中“于”字可以用为连词,其所举例句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司岁于协遘”实际应断为“司岁,于协遘”,“于”字充作介宾结构;第二类“蒸于主乙于后主乙”应断为“蒸于主乙,于后主乙(蒸)”,这类句子实际上是复句;第三类“余其从多田于多白征盂方”因极为罕见,“多白”有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误刻。由此观之,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于”是连词。  相似文献   
96.
97.
在计算机进行现代汉语复句书读前后非分句语言片段的自动识别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总结出一些可形式化后供其执行的句法规则.这些规则的效用如何,我们还没来得及进行试验,本文也暂时未做分析.我们的设想是:待计算机工作人员将它们形式化为可供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语言后,在训练集内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再进而把试验范围扩大到整个语料库,从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规则.  相似文献   
98.
汉语单复句是句子内的两个下位原型范畴。区分现代汉语单复句不应套用印欧语的标准,也不应以"圆满、公认"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界定单复句。单句的确立以句法结构为基础,复句的确立以逻辑关系为基础。"主张句子不再分单句、复句,统一按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包括语义逻辑关系)分析",无论在形式上、逻辑上、论据上、概念上、析句方法上、思维方式上,还是方法论上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9.
在汉语分句的分类中,二分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二分系统本身的弊端,邢福义先生经过对复句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因果·并列·转折"的三分系统。与传统的二分系统相比,三分系统不仅将"转折类"独立出来,而且在分类原则和要求上都具有统一性,更加注重关联词语、逻辑语义在复句分类中的作用。因此,三分系统更适合复句的研究与教学,并且最终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相似文献   
100.
"结果"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除作名词外,还能作为连词在复句中起连接作用。本文根据邢福义先生的复句划分理论,主要讨论由"结果"连接复句的语义关系,认为"结果"连接的前后两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跨因果、转折和并列三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