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代日本有40多位著名作家以自费旅行、受"满铁"之邀、从军等形式到访大连,另外还有一些是出生或成长在大连的作家,结合历史背景对他们的到访时期、方式以及文学历程等进行考察.大连的记忆刻印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从对相关作品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作家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认识的多重性、矛盾性和局限性,也更能认清他们思想中本质的一面.此外通过研究还可以把独特的大连呈现出来,为进一步了解它的人文和历史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22.
恋爱意识是世界级文豪夏目漱石的作品与生活的枢轴,不理解漱石恋爱理念之人,会把他的作品与生活都仅视为无意义的饶舌之堆砌.漱石的爱是但丁与贝亚特里齐那般"柏拉图式恋爱".笔者认为,对二人禁欲克己的恋爱,我们岂能视为道德禁忌,倒是值得褒赞的美好纯情,是文学活动的发动机.漱石与楠绪子的恋爱,分别或控制或含蓄流灌于非现实世界的文学作品中,构成了永久的人生故事.漱石初为摆脱恋爱烦恼,南下遥远的松山,却拓出了文学创作的源头.这正是货真价实的爱对文学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充分证明了有岛武郎的观点:真爱是艺术成功之母.  相似文献   
23.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有名的文学家,他不仅在小说创作方面有自己的独创性,而且在作为业余爱好的汉诗创作方面造诣也很深。夏目漱石自幼颇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在他的小说创作里处处可以见到他深受中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痕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草枕》。在这部小说里,表达作者的"非人情"审美观方面,汉诗这种文学表现形式承担了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24.
明治初年随着言文一致的实现,叙述模式从“主观性一体的第一人称语法”发展为“第三人称各观循写”。这说明叙述者和主人公隐形地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了“叙述者的中性化”。作者的“自我”也正是在这样的装置实现之后才显现出来。而夏目漱石却在这样的装置已成文坛主流的背景下,使用现在时写作、有意凸现叙述者,坚持了前近代式的叙述模式,由此实现了叙述学层面的“文”,并从而避免了日本近代文学主流所必须面临的断裂,找出了一条寻找近代自我的本土化道路。  相似文献   
25.
夏目漱石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汉文学史上汉诗人的代表,其一生所创作的近二百首汉诗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其大.从自幼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巨大影响,到面对西方文化舶来的时代现实,无论是儒家的“经世济民”,还是佛禅的隐遁出世,在其毕生的汉诗写作中,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相似文献   
26.
夏目漱石的《正成论》、《观菊花偶记》、《中学改良策》、《关于文坛平等主义代表者惠特曼的诗》等青少年时期的一些主要论文中,已经显示了漱石基本精神结构的主要特征:在汉文学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占据其主要精神领域的同时,汉文学中的"文"所赋予历来知识分子的对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和批判眼光也成为漱石日后保持部分独立精神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27.
黎跃进  王阳 《东方论坛》2012,(4):80-84,115
夏目漱石在成名作《我是猫》中,通过引用、化用、临摹、整合等方式,运用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材料,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体现了夏目漱石很高的汉学造诣。将《我是猫》中中国古典文学元素的运用,还原到明治时代,联系夏目漱石的思想和文学观念,可以看到夏目漱石创作的独特美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8.
夏目漱石的名篇《门》(1910),在文学神髓上是称名日本近代文坛的“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寓意深长的《门》里的主人公野中宗助和阿米以生命铸就的恋爱,被外在伦理意识判为“罪过”,二人因此声名狼藉,遭到现实规范的残酷惩罚。二人被迫息交绝游,远离社会,忍受负“罪”心理的折磨。原本生性明朗蓬勃的宗助,由此对人生失去了理想与自信。  相似文献   
29.
将漱石小说置于东西宗教文化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可知宗教对漱石创作的影响.漱石文学展示出的宗教情结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他极力批判对神佛的偶像崇拜,又憧憬宗教的伦理要素和超越思想,认为宗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安身立命,而是突破人的私我,达到自我与他者、自我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分析明治时代“恋爱”一词的词源学角度入手,在解读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的相关文本基础上,指出两位作者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对性描写的处理有所不同:前者还处于探索将“性”和“爱”结合起来的。近代恋爱”的过程中;而后者描写的是在高度资本主义发达时期,人们无法将“性”和“爱”完满结合的虚幻感。但两者根本的相同点在于无法将女性的性欲和男性的性欲同等看待,将“胜”和“爱”相分离。而这一点深刻体现了两位作者共同的“女性蔑视”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