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中国传统文学审美来观照和以美国文化和西方传统美学来评价,都是出自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一过程也见证了中国文学审美价值的转变、美学领域的拓宽.  相似文献   
52.
孟称舜戏曲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前期剧作和“传情”理论表现出对“至情”的赞颂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作为生活在明清易代时期的落魄文人 ,他又与那个时代和环境紧密相连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传情理论和戏曲创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以“诚”为主体 ,他“情正”与“言道”结合的“言情”倾向 ,是他的特色 ,也是他的局限。  相似文献   
53.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剧”究竟“怎是”,如何建构现代西方意义上的“话剧意识”,中国学界、演艺界在1930年之前一直昧而未明。曹禺在改译《争强》一剧时,从布局、行动、性格、对话和情趣等方面,表现出他对现代西方话剧意识的极其敏锐的悟解。曹禺的话剧意识形成的机缘是多种的。《雷雨》产生前后曹禺的话剧意识已经很成熟,走在当时、乃至今日中国话剧界的最前沿。话剧剧作家写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以什么样的话剧意识引领写作,才是最为关键的。话剧进入中国已经百年,但如何补上话剧意识这一课,在今天仍显得急迫。  相似文献   
54.
55.
本文通过对曹禺剧作中的婢女四凤、鸣凤的分析,提出“影子”说,并从阶级说入手,从社会原因方面去阐述了“影子”说。由四凤、鸣凤的分析得出对愫芳的分析,并得出“突围”论。  相似文献   
56.
甄君 《淮海文汇》2007,(3):43-44
中国文联原主席周巍峙在2005年6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谈到冯雪峰和周扬时,有这样一段话: 在周扬因白色恐怖失掉党的关系时,是担任“左联”党团书记的冯雪峰和夏衍恢复了他的党籍。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夏衍一生的历史中截取“在华南”这个横断面,剖析其最突出的特征和意义;并从纵向上探究党派他领导文艺和做统战宣传工作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8.
孔子创立了儒学,同时也奠定了家族文化精神的基础。其后裔代代传承的家学是儒学发展的一条线索。儒家学说中积极用世的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等,在孔子后裔的文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清代从康熙到嘉庆的100多年中,先后出现了孔尚任、孔传懿、孔广林、孔昭虔等多位圣裔戏曲作者。在他们的笔下,“小道”的戏曲形式承载着厚重的社会责任。他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担当起社会责任、道义和信义。  相似文献   
59.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但夏衍曾对友人说过:“戏剧电影对我是业余创作,我的主业是记者。”对于他的记者生涯和新闻贡献,高汾在他的《夏衍和<救亡日报>》中评价道:“夏衍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  相似文献   
60.
徐訏赴港后的剧作按主题可分为三类,有对于社会现象的讽刺,有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也有看透人生后对于美好理想的向往。这些剧作多采用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并不注重故事情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拓宽了话剧创作的领域,对于把握徐訏剧作的全貌而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