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4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8 毫秒
31.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探索经济和环境共赢之路的重要举措,客观评估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有助于夯实低碳城市建设成果,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多期差分模型,从多维度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两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两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2)在绿色科技研发阶段,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东部城市、重点科教城市和大规模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3)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的推进,东中部城市、重点科教和普通科教城市以及大规模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都有显著提升,并且试点政策对中部城市的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城市,对重点科教城市和普通科教城市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2.
针对供电公司在多市场、多阶段的购电组合问题,构建了以供电公司期末收益最大、以多期一致性风险度量函数测度的风险最小的多期购电组合优化模型。其中考虑到电力日前期货市场和实时市场电价序列的尖峰、厚尾特性和两市场电价序列间的相关结构,采用时变SJC Copula-(GARCH-T,GARCH-GED)模型拟合电价序列,并进行模拟。算例结果表明,多期投资组合决策优于单期连续决策,也优于整体购电决策。  相似文献   
33.
3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以财政补贴推进制造业创新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7年A省颁布的财政补贴政策作为评估对象,选取2015~2020年A省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详细评估了财政补贴政策的创新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来看,财政补贴能有效促进A省制造业创新,且政策效果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第二,政策受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省会周边城市的制造业创新效果显著,其他城市的制造业创新效果不佳;第三,国有制造业和大型制造业的创新效果显著,其他制造业创新效果不佳,财政补贴效果具有显著的产权差异和规模差异。因此,建议实现A省财政补贴政策的精准辐射,将补贴重点向沿江城市和小型非国有企业转移,实现政策效果的均等化覆盖。  相似文献   
35.
动态性是长期再融资的关键性问题。为此,我们采用除权价格思想及简单差分方程,分析给出了多期增发动态性特征:净值与股价之间有逼近值;前期增发价格对后期的正效应;增发总量是一种公司融资资源等方面;简单多期增发净值与股价具有明显的顺序性。  相似文献   
36.
37.
38.
39.
使用CFPS 2010和CFPS 2014家庭面板数据,以开通公路和公交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结果表明:通过增收效应和文化冲击等途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显著改善农户的教育观;进而促进农户提高物质和非物质人力资本投资;这有利于端正农村青少年的学习态度,并最终有利于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业成绩。所以应继续加强城乡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激发农户和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内生追求动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也有利于为“三农”注入内生发展动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0.
《人口学刊》2019,(6):89-102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和2014两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农村低保对具有劳动能力受助对象的就业激励效应,进一步考察该效应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降低有劳动能力受助个体的就业激励,当就业状态变量纳入工作意愿信息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不同的低保救助金额所产生的就业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获得较低救助金额对受助个体产生的就业效应并不显著,而获得较高救助金额能够对受助个体就业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按照社会人口特征分组后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在女性、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健康状况差的群体中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就业效应。按照地区分组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低保的负向就业激励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采用多种匹配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上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为了缓解负向就业激励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福利依赖问题,未来农村低保制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优化:第一,通过设置就业收入豁免和救助渐退政策来降低低保金边际税率;第二,逐步解除农村低保与其他专项救助之间的捆绑关系;第三,采取更加积极精准的就业援助措施来促进低保个体参与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