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6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论语》中的"大一统"政治诉求是实现"文一统",即以文德教化百姓和夷狄,以礼治管理和约束民众。文德教化的方式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以家庭伦理的"孝"文化贯通于政治领域,并从君王的德性修养做起,最终实现平天下的目的。实现礼治的途径是学习礼文化,让民众懂礼知礼,按照礼的要求对待他人和处理日常事务;为政者按照礼的要求处理君臣和上下级关系。通过道德教化的实施和礼治文明的推广,使全国上下文质彬彬、互敬互爱,从而实现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92.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域、种族、国别,圣王之“道”的理想社会可以成为各族共同的追求,使各族群达成文化共识;另一方面,提倡“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要求君王统一天下的取之有道和王朝治理的治之以道,使“大一统”的政教秩序立足于“王道天下”的太平愿景。华夷同“道”的大一统观推动了元王朝统一多民族政治文化共同观念的形成,使元王朝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3.
作为传统政治思想的主干,儒家政治设计思想隐含着现代重构的可能。在重构的原则上,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抛弃、继承和改造的方针;借鉴、综合、创新的多元观念;开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姿态;协调、辅助、补充的原则。在重构的要素上,应辩证地弘扬、超越:重民思想和利民方略、伦理情怀和天下为公精神、权威意识和大一统爱国精神、和谐稳定理念和中庸策略、小康社会理想和大同世界愿景。  相似文献   
94.
浅析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民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文莉 《科学咨询》2009,(23):30-30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这一巨著中表现出独有的进步的民族观。他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平等友好,并且为少数民族立传。  相似文献   
95.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这一巨著中表现出独有的进步的民族观.他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平等友好,并且为少数民族立传.  相似文献   
96.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集中在“轻重论”与“善因论”的论争中,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体制。“轻重论”与“善因论”的长期互动、融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综合辩证思维模式的特点,强调经济政策调控的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的政治、伦理等问题,推动政府与市场互为支撑、相互协调,有力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和思维模式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超越,也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独一无二地保持了自己文化的完整性、独立性、绵延性达数千年,这与中华文明早熟的“大一统”文化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汉字、儒学、秦始皇为这“大一统”文化模式的建构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中国的“大一统”文化模式在世界文明史中独具特色,这一模式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
100.
清人赵翼关于《辽史》纂修的研究涉及其史源、纂修过程、纂修官、体例、内容的优缺点和史法。对于《辽史》的不足,赵翼能够较为客观地进行探讨,主张直笔和简洁的纂修思想。其对辽史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文治,尤为注重治乱兴衰。受统治者“大一统”思想影响,赵翼提出天下以“中国”为中心的统治秩序格局,树立起较为客观的民族观和疆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