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41.
在我国传统的优秀思想文化中,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礼记·礼运》篇的“天下为公”、“大同社会”,就像一把火炬,从先秦一直燃烧到当代。在我国历史上, 接拿这把火炬的无数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42.
冯如 《人才瞭望》2009,(2):63-64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他在世人眼里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大暴君。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历史学家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千古一帝,因为他创造了历史上很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平政(政治上最平等)的帝王;中国第一个守法著称的帝王;中国第一个大范围认真推行标准化的帝王。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同轨等。中国第一个修建高速公路的帝王。驰道宽50丈合138.25米宽;中国第一个天下为公的帝王。柳宗元评价说:“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中国第一个最注重质量的帝王。  相似文献   
43.
黄宗羲对天下与君主做了区分,明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非一姓之私,相对于天下而言,君主不再是"公"的代表。在"天下为公"的思想境界下,黄宗羲对君主职责和为臣之道作了深刻的反省,君主和臣下都应该担负为万民兴公利除公害的责任,民众成为评价政治得失的标准。面对后世君主背离职责、反客为主的现实,黄宗羲认为君位是可革的,并且将批判对象由暴君独夫的个体上升到"后之为人君者"的群体。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实现了从"君主民本"到"君客天下主"的转变,达到了民本思想的极限。  相似文献   
44.
述作四论     
述而不作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著述思想 ,它不仅仅负载着严谨务实的学术精神 ,背后还潜藏着凡人难以达到的“三性”,即圣化原创性、心智神秘性和天下为公精神。正由于此 ,古人一般都对“作”有一种敬畏心态 ,而宁愿以“迷”,即沿袭、因循的文化姿态和谦卑态度去进行著述活动。  相似文献   
4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涵的伦理思想极为丰富,其中最为鲜明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伦理观、于人于国的"重义"原则、知行合一的道德建设理念、天下为公的政治伦理观与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46.
王船山哲学思想体系宏大而丰富。学术界关于船山政治思想之研究颇多,但对其政治思想之逻辑体系与逻辑建构的关注不多。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矛盾交织的整体社会环境催生了王船山的政治思想。船山"推其故而别致其新",创造性提出了其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与政治逻辑结构体系:"道统"与"治统"并重的治国依据;"存人立礼"的治国之本;"双严清源"的治国举措;"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想。船山政治思想因社会现实问题而起,并由理论度越到实践,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具有"一以贯之"的贯通性、四位一体的逻辑度越性。  相似文献   
47.
传统文化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安全观是中国对国际安全理论的重大贡献。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安全理论,必须从挖掘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入手。新安全观的精神实质是天下为公思想,它的逻辑前提是相互尊重,它的价值追求是中国人外交的最高理想———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48.
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的产生以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观和为人类求解放的理念为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引,以天下大同思想为深邃底色和思想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在逻辑理路层面,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遵循如下次第:首先是成己律己,办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前提;其次是求同存异,凝聚人类共识,这是坚持胸怀天下的理念范导;最后是义利并举,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这是对坚持胸怀天下的践行与落实。坚持胸怀天下以达至开放包容、天下为公、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人类理想社会为旨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9.
商爱玲  张鸿 《天府新论》2009,(6):130-133
关于隋朝为什么会灭亡,学者们颇多争议。隋炀帝不重视儒学,不讲究“王道”成为后人解释隋朝亡国之因的主要论据。但从现存史料看,隋炀帝不仅懂得“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道理,还曾作过系统的阐释;隋炀帝的暴政和亡国之因不在于否认儒家的王道思想,而是由他的骄奢和折腾所直接导致的。汉魏以来,帝制统治思想,以儒家经典思想为基于,构建了一整套理想政治模式理论,它成为治国施政的基本依据。如何运用、贯彻和执行这套理论,也就成为政治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0.
李退溪是朝鲜古典思想大师 ,他在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功勋卓著 ,成绩斐然。李氏思想艰深芜杂 ,其伦理思想也不例外。本文仅在生生和谐、刚健不息、仁爱、天下为公和躬行实践等五个主要方面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