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32.
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他们往往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具有原始初民般的思维状态."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不完全符合儿童思维规律.强迫儿童"反映"他们不太熟悉、不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学生自然视习作为畏途,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丧失.当我们遵从儿童心理特点探寻习作教学策略时,童话作文进入了视野.  相似文献   
33.
正没有人比她剑走偏锋,仅靠性感出位就成为《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扮演者。她诠释着"性感就是天性的解放"的全新理念,因为性感而自信,收获非同一般的优质生活……性感出位,人生处处有意外新版《红楼梦》总在制造意外:前导演胡玫被炒李少红上;接着更  相似文献   
34.
<史记>遵循人性逻辑来表现历史人物,写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并对人物心理进行传神写照,肯定人的反螫本性和自由天性,进一步对"人性恶"表现出了独到的理解.司马迁以其特有的人文情怀对历史中的"人"、"人"之为人的多维特性进行了准确的把握,从而将史学从此前的多观照政教性转变到兼重人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35.
小时候父母都会告诉孩子:不要说谎。也有很多小孩子挨了说谎的打,包括我,还有很多伟人。比如华盛顿,虽然他最后改正了,也没挨打,毕竟伟大的故事也开始于一次说谎和被砍掉的樱桃树。我相信说谎其实是人类的天性,和钻木取火、遇水搭桥、  相似文献   
36.
戏剧夸大了人类追求幸福和逃离痛苦的天性,将这天性强调得胜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活着,还是死去,是个永久的问题。东西方人从古至今对生死的态度很有可说之处。从高尚的层面看,西方人的决斗传统,实际上就是为了维护荣誉而采取的自杀行为;而我们古有燕赵壮  相似文献   
37.
温鹏宇 《新天地》2011,(6):23-23
生命,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一旦产生就要不停的奔波,直到完成使命回归自然。然而,不论这个过程有多么的坎坷,多么的不堪忍受,生命却没有一丝的退缩,一丝的放弃,反而在历次的坎坷与困境中不断的学会坚强,不断的壮大,最终形成了地球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不是什么哲人,更谈不上是什么学者,以上的看法只是在听完郑沽老师的讲座后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38.
"天性"与"教养"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永恒主题。然而,在"天性"与"教养"孰为"正主"的学术纷争背后,研究者们却往往忽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也即生活世界中的民众自身到底是如何观待"天性"与"教养"问题的。因此就有必要以"俗民语境"为研究展开的基本背景,进而揭示民众视角的"天性"与"教养"问题。"随"是中国俗民语境中的一个常识性心理观念,它是西方科学遗传学传入之前,操持汉语的多数中国民众,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及自身生活体验所形成的一种模糊的、直觉性的观念认知及现象归因。在俗民语境中,它更类似于西方生物学中的"遗传"之义,代表了"遗传自谁"的理解方式。将"随"从俗民语境中提取出来,擢升为一个具备本土特质的心理概念,用以丰富"中国心理学"的原生性概念库,是中国本土心理学走向"实质心理学"的一种定向表征。在此过程中,需将与"随"相近且易相混的语词进行厘定与区分,并对"随"之观念的本土心理蕴涵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分析。  相似文献   
39.
诸多电影流露出对僵化的教育体制的叛逆乃至深恶痛绝,中外亦然。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被导演视为禁锢思想和束缚人性的场所,荧幕上的校长大都是古板与教条的化身,个别敢于革新的教师虽受学生拥戴,但终都失败。电影的反教育情结,虽与导演的个性与阅历密不可分,但西式现代教育规制的反人性取向的确弊端良多,备受诟病。艺术乃至教育均须直面人的天性,回归本真,这在全球化的后现代当下成为期盼。  相似文献   
40.
一帮人谈到与"那一位"在私底里如何称呼,十有八九非猪即狗——猪尤其多。不论胖瘦,都是猪,小猪、猪猪、猪头三、猪宝宝、宝宝猪……想是因其憨厚、纯良、容易满足。"情人眼里出西施",依我说,是情人眼里出猪。爱了,才觉得这人憨厚纯真。谁会觉得陌生人傻?提防都来不及。只有当一个人管你叫"猪"时,或者用看猪的眼神看你,才有感情;你做错了什么,都可以被原谅,思想混沌、意志薄弱是猪的天性。甚至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