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62.
出佛入儒、出道入儒、由"治国"转向"治心"为周敦颐学术思想的三个基本特色.他出佛入儒的思想轨迹,在<爱莲说>中得到集中的展现.他出道入儒的思想轨迹,在<太极图说>中得到集中的展现.他突破了经学家讲儒学的政治哲学话语,讲出了儒家的人生哲学,以"孔颜之乐"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3.
简史丛书非凡说--中国民族史探索4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参编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40多年来的治史道路进行了回顾,指出近年发生的贬煞简史丛书现象,进而用三点论据阐发出了简史丛书非凡说,又概括出反映中国民族史学时代特性的太极柔中.  相似文献   
64.
关于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真实意蕴,诸家诠释各异,其根本在诠释理则和方法不同,是否就濂溪而悟濂溪,或跳出濂溪,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论濂溪。《太极图说》本意在返回自心而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坚持形上与形下、实在与理性、天道与人道、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朱熹诠释"无形有理",旨在坚持儒家性理之学;佛家以"无极之真"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破除经学独断论;新道家以太极阴阳五行化生之道与现代科学理性、经济哲学相接轨;近现代哲学则以无为与有为、实体与真际的辩证以及目的论的宇宙观的诠释,为通向唯物辩证的真理观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65.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提到"太极动而生阴",其实太极是一个不曾静止的圆圈,就像太极拳的缠丝功一样,要先学会画圈,先是右手护裆在下,象征阳气进入闭藏;然后是一阳来复,右手顺时针画圈而护头在上,象征阳气生发已极,因而转关生阴,阳气转入收敛,右手顺时针画圈到裆部,象征阳气进入闭藏。下为阴(■),上为阳(■),这是太极生两仪,如果以四象来说,下为老阴(■),左为少阳(■),上为老阳(■),右为少阴(■),也就是五行的水、木、火、金。然后以方位配时相,从而以二十四山配二十四节气,而人就在天地之间,要效天法地,随着阴阳二气的屈伸、往来、消息、盈虚,而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从而体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66.
周敦颐的道德本体思想与其理学本体思想是一致的,具有本体论和生成论相结合的特征,周敦颐在以"诚"为本体的论证过程中,将这种本体具体落实到了人的心性本体之上,进而挺立了人极的意义,这事实上也就提出了其道德本体的论证。周敦颐道德本体思想在理论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逻辑环节:宇宙生成论意义上的纠缠、太极—诚本体的转换、立人极的道德本体思考。周敦颐这种本体论思路主张从意义发生机制,以"太极""诚"为本体,横摄天地人三界而立论,真正将以往的那种生成论形式的宇宙本体论落实到形上本体层面,完成了天地人一体的形上本体论证,找到了道德领域的根据,从而较好完成了人极意义的形上论证。  相似文献   
67.
宋儒之中 ,以朱熹论心最为详尽 ,元儒吴澄 ( 12 4 9— 1333)有关“心”的见解基本未出朱论范围 ,但吴澄并非照本宣科式地“述朱” ,而是有其自身特色 ,换言之 ,吴澄之于朱熹不仅仅“照着讲” ,同时也“接着讲”。在此意义上 ,可以说吴澄对理学心论作了一个总结。参考朱熹心说的框架 ,文章将吴澄的心之诸说概括为四个命题 :( 1)心为知觉 ;( 2 0心为主宰 ;( 3)心具众理 ;( 4 )太极之心与剧贼之心。  相似文献   
68.
翟奎凤 《中州学刊》2022,(9):113-121
在邵雍思想中,神是变易之主宰,变化为神之功用表现;太极不动为性,发用为神,实则太极、道、性与神是统一的。神是一,同时也是二,“一”更多从先天的角度来讲,“二”更多从后天“乘气变化”的角度来说。邵雍说“心为太极”,这与其“人之神则天地之神”的思想实则是贯通的;天地之神、心神与太阳、阳密切关联。与神统一的“阳”是绝对的阳,是不与坤元相对的绝对的乾元。邵雍以不可分的心神为先天、可分的形体为后天,并以先天之神为用、后天之形为体,形成了其以用为本、以体为迹的独特体用观。邵雍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释为形神关系,他所说的“鬼神之情状”强调的是神以阳之功能生化万物之表现。在邵雍看来,至人之所以能感应到他人的意识活动,因为己之心神与他人之心神,实际上是共在一个“无所在,无所不在”的“神”之中。与程颢一样,邵雍也讲生生之理,并将其与神用功能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9.
"一画"是《周易》哲学的重要范畴。伏羲以天地之道、自然之法为依据画了"一画",太极的理念就都概括出来了。不是"一画"之外还有其他的"一画",也不需要其他人再设立一个另外含义的"一画"。"一"不是形而下的万有之数,而是形而上的太极之道。石涛把"一画"复杂的哲学原理运用到画论中,将哲学的范畴、辞句、原理转换、仿用、重组为画学的术语、概念、定义,发挥了"后天为用"的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70.
国家形象的提升要练好内功和外功。国家要增强自己的实力.比如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制度建设,政府管理人员能力等,这是内功。只有内部自我塑造完善,才能传达一个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