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8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管理学   195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12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51篇
理论方法论   476篇
综合类   7107篇
社会学   709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939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1031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670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世界诸国均无历史演义小说这一品种 ,只有中国才有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的正史 ,历来就有神话、传说、虚构的成份 ,以史为本 ,并敷演其大义 ,达到以史为鉴 ,教育和娱乐民众的目的 ,于是乃有历史演义小说的出现 ,历史演义小说经历了衍变过程。中国历史演义小说 ,具有其鲜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2.
黄庐隐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和塑造悲剧女性群体形象的代表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大大的一笔。本文较具体地论述并指出庐隐小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代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体人生价值的过程中 ,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苦闷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3.
本文勾稽史料,考述张生平,补两《唐书》 传之不足.由《朝野佥载》论张之思想品性,可见两《唐书》所说 "性燥卞"、"罕为正人所遇"虽有一定因由,但正反映了他嫉恶如仇、不同流俗的个性,而其小说《朝野佥载》也具揭露社会、抨击时弊的进步性.同时,将其小说《游仙窟》置于小说史的流程中考察、评品,指出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世情小说,具有开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以小说炫学 ,充实了大量考证和训诂内容 ,同时还有重视自然科学和充满智者的幽默和风趣之特点。才学小说作者努力使小说骈体化、典雅化 ,有着提高小说地位的良好动机。这些都是清代中叶汉学鼎盛、学术文化集大成的趋势和社会审美风尚转向以典雅、宏博为美的时代风气在小说中反映 ,同时也与传统的文化观、小说观有关  相似文献   
85.
本文意在重构茅盾小说的叙事范式 :一个由社会情状与普遍人性交融而成的宏大叙事 ;进而描述这一叙事范式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前 30年主要承传“史诗性”层面 ,后 2 0年逐渐在两个层面交错行进中走向全面的承传 ,由此带来新时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86.
张爱玲小说中存在着矛盾的两极.一方面她对家具、服饰、室内陈设等物质世界的描绘,极尽富瞻华丽,另一方面她对人类的诸多情感如亲情、爱情等的描写又进行解构和变形,对文明进步等话语进行揶揄与嘲讽,使其小说充满幻灭和虚无感,由此形成了她小说中矛盾而颇富张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87.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88.
文章探讨宋志怪小说的生成因缘,认为其一方面得力于对前代小说精华部分的不著痕迹的化用,但更离不开作家对时代文化精神的借助和融会,及其在艺术形式上的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89.
从空间视角切入 ,小说《子夜》中的上海可以被解读为一个意象化的空间世界。由都市上海、吴公馆和主人公吴荪甫的私人书房等几个重要的空间意象 (群 )构成的这个开放性的空间系统 ,在不同人物的不断参与和介入中被改写 ,并由此呈现出鲜明的自我分裂特质。以吴荪甫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空间意象世界的最终崩溃 ,可以看出茅盾着意表现的 30年代初上海民族工业必然失败的多重原因。  相似文献   
90.
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佛教传入中国后 ,除了在义理上大力宣传以外 ,还更多地利用佛教典籍中大量的故事、寓言、譬喻、史诗等通俗易懂的形式 ,使佛教进一步走入广大的百姓中间。佛教的这些生动形式不仅为六朝正在兴起的志怪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题材、语词等 ,尤为重要的是 ,它们还在人生观、道德观、时空观、小说的情节、叙事方式以及奇特的想象等方面 ,对六朝志怪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抛开其宗教内容的话 ,可以说 ,佛教中的这些形式 ,是对中国文学的一大礼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