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7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550篇
劳动科学   101篇
民族学   217篇
人才学   183篇
人口学   230篇
丛书文集   2211篇
理论方法论   551篇
综合类   6444篇
社会学   2042篇
统计学   5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906篇
  2010年   1089篇
  2009年   907篇
  2008年   1131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738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显得更加色彩纷呈.九十年代的女作家已经不再是一些脆弱的自恋主义者或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她们的作品也呈现出更为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在真实的社会生活面前,她们已日益学会在现实的物质关系中重新叩问性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 ,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 ,而且分别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各具时代特点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工会运动中的女性力量在迅速增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文中对其中的几个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包括劳动力性别构成的变化、男女工资差距、女性职业的性质与状况以及工会对待女性的态度。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工会中女性力量的增强。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 2 0世纪的美国语言学发展作一纵览 ,主要评述对国际语言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描写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 ,以及美国功能主义学派的语言学思想 ,从而了解美国语言学的演变 ,取其精华 ,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85.
黄庐隐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和塑造悲剧女性群体形象的代表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大大的一笔。本文较具体地论述并指出庐隐小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代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体人生价值的过程中 ,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苦闷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6.
台湾古典文学中的女性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文学研究在近年来台湾的文学研究中异军突起,显得极为活跃.本文主要以古典文学领域内的女性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分析其研究思想的演进,并对其研究范围、特征、手段、队伍、影响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87.
以金文中女性享祭情况与男性享祭情况的对比为纬,考查女性享祭者礼遇高低的量化相对值;以不同时期女性享祭情况的发展变化为经,考查女性享祭者礼遇变化的量化绝对值,揭示出殷周社会对女性享祭者的尊崇逐渐减弱的事实,证明殷周女性社会地位极其低微并逐步下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8.
安子  一心 《女性天地》2006,(10):4-7
最近媒体上有报道说,现今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从“三高”变成了“三低”,即择偶对象由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男性变成了低姿态、低风险、低束缚的男性。所谓低姿态,指懂得尊重和珍爱女性;低风险,指行事正直、不风流;低束缚,指能给女性适当的空间。而在“女人喜欢什么样的老公  相似文献   
89.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梅 《社科纵横》2006,21(5):108-110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0.
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由建安时代的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促成,必然因素由建安的时代文化氛围所决定,偶然因素由发生在建安中后期的三组事件引发。五言诗最早的女性视角写作是曹丕与徐干。曹、徐之作,呈现了由男子视角向女性视角转型的过程。传为班婕妤的《怨诗》,也应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