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0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管理学   3008篇
劳动科学   142篇
民族学   432篇
人才学   597篇
人口学   142篇
丛书文集   7773篇
理论方法论   1350篇
综合类   10909篇
社会学   1410篇
统计学   68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1232篇
  2013年   1233篇
  2012年   1469篇
  2011年   1633篇
  2010年   1523篇
  2009年   1965篇
  2008年   2958篇
  2007年   2151篇
  2006年   1898篇
  2005年   1078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851篇
  2002年   855篇
  2001年   938篇
  2000年   650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发展目标模式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确立了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2.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尤其是对儒学的传统价值进行当代性阐释。在对儒学的多向度当代阐述中,主体性向度包括"人能群"的整体性、"心即理"的能动性、知与行的统一性、"其身正"的示范性等;价值论向度包括"仁"本思想的推陈出新、民本思想的不断深化、明德至善的不懈追求、重义轻利的有效调节等;民族精神向度包括"生生不息"与"刚健有为"的担纲意识、和平稳定与富强统一的安邦方略、"以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等;时代精神向度包括平均无贫的公正理念、存理灭欲的积极意义、关注人本的务实精神、继往开来的创新思路等。  相似文献   
83.
几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在探索诚信与治国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信用危机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经济大动脉的税收领域,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税行为时有发生,在法治国家中,法律的强制性有其可取性,但道德的倡导显得尤其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一种道德约束下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体,诚信纳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诚信纳税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近年来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误的教训为引子,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详细论证了现阶段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竖信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分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立法现状的矛盾以及制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必要性之后,提出了制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它应由规范社会主义市场主体、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宏观调控和保护、调动劳者积极性等方面的法律组成。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主要阐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方法与以往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做的概括和方法的联系、区别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89.
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德性之一,诚信还是不同民族文化在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全球伦理”、“普世伦理”或“底限伦理”之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分析,指出在中国市场和政府结合的最佳途径是以市场为基础,将政府职能转化为以建设公共服务型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