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汪懋麟是广陵词坛领袖王士禛的高足,由于受到其师的影响,表现出和王士禛极其相似的词学观,即以"神韵"论词。此外,在作词的具体实践中,两人在词作题材和风格、作词主"神韵"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2.
论王维的资质禀赋与文艺才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认为,王维资质禀赋高,天机清妙,涵泳、资发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文艺才情的张扬和横溢,是其建树大雅人格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从而为士人所景仰.  相似文献   
63.
《琼州学院学报》2020,(1):84-89
李白咏画诗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反映了诗人中晚年的心理图像,在文学和绘画审美上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风尚。这些咏画诗文表达出种种悲感,呈现出诗人在现实生活境遇中真实的生命形态。李白注重绘画的神韵而不是工笔彩绘,表明他上追六朝顾恺之、近取唐代吴道子的绘画思想与审美趣向。  相似文献   
64.
本文分析了济南诗风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神韵派诗人代表王苹——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65.
正入宋以来,传统儒学进入建构本体论、心性论与工夫论的新阶段,为促进新儒学的塑成,宋代儒者对佛教进行了全幅地认知、理解与评价,以吸取佛教资源。同时,对于宋代佛教而言,如何在新时代下从佛学角度对儒学进行诠释与重构,已成为宋代僧人的时代任务。临济宗杨岐派的大慧宗杲禅师正是援佛入儒的代表人物之一。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宋钦宗赐号"佛日大师",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市)人,临  相似文献   
66.
中华美学表示审美意义的基本概念具有含混性、多元性的特点,不仅有美,还有妙、文、韵、乐、游等概念,这些历史地形成的美学概念构成了一个集群,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达了审美意义。这些概念各自都具有某种意义的局限,不能完整地表示审美的本质,但这些概念的意义之间互相对应、叠加、补充,展开了审美意义的空间,从而全面地揭示了审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67.
沉香之醉     
读冒襄的《影梅庵忆语》,见二奇女子:一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其人淡而韵,如孤鸾之在烟雾。一是董白,冒襄初见,其薄醉未醒,神韵天成,懒慢不交一语……令人惊之爱之。陈圆圆虽名重一时,却正应了古人那句“红颜祸水”之说,被世间男子抢来掠去,终不知所归……倒是小宛,从良后,洗尽铅华,革面素心,过了几年踏实日子。虽早早辞世...  相似文献   
68.
优美的舞蹈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因为它们都是用丰富的情感铸就的.舞蹈自始至终都在淋漓尽致地抒发着情感,将美的意境、美的神韵、美的向往传达给观众,通过去沟通、感染观众,最后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9.
刘长青 《现代交际》2010,(12):167-16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怎样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开拓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现阶段的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气韵"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和文艺鉴赏术语,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中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特有标准、美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从"气韵"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产生源头入手,按照时代脉络梳理出"气韵"理论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气韵"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