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及区域环境下,姓氏分布对区域文化之特质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杰出人物(包括地方社会精英)独特的历史作用而实现的.皖江流域上、中、下游经由了历史上不同姓氏族群的文化创造,形成了彼此相异的文化特质,可见区域文化底蕴往往是历史上人口迁移及其基础上的姓氏族群分布使然.而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惟有不同族群间多元文化的有机交融和有序互动,文化才能保持永久活力.  相似文献   
72.
姓氏是家族的标志,姓氏的演变能从侧面反映出社会性质的转变。姓氏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是区分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本文通过比较日中姓氏的发展历程和来源分类,既可看出中日文化的差异,同时也能体现出人类思维的共性。  相似文献   
73.
<正>日前,根据公安部姓氏统计的一个最新百家姓排名已经出炉,当代中国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超过1000万人的姓氏有22个。新"百家姓"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74.
王成国 《北方论丛》2005,(4):96-100
唐代渤海国姓氏,除王族大氏而外,还有高、张、杨、窦、乌、李等右姓,以及几与汉族姓氏相通的所谓庶姓.从渤海民族姓氏构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渤海是一个多元性民族,渤海姓氏,是渤海接受中原文化,渤海民俗文化汉化后在姓氏文化上的反映.渤海姓氏文化同中原一样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渤海灭亡后,其民族原有文化特征已经显现不出来了,完全被中原文化所同化.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华锐藏族使用汉姓的现象、原因及其渊源做了分析。指出华锐藏族的姓氏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姓氏主要来自统治阶级赏赐姓氏、部落名转为姓氏、部落名译为姓氏、人名首字作姓氏、与汉族通婚随姓氏、以自然物获取姓氏以及崇拜伟人随其姓氏等等。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沿用了藏族固有的传统,且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这是历史的产物,是藏汉民族相互交往、文化融合的见证及结果,也是华锐藏区部落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盛行 ,宗族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姓氏作为宗族血缘的符号和标志 ,人们赋予其很多的文化意义。这种文化对古代法律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传统姓氏文化与古代的家族制度、与古代的婚姻制度、与立后收养制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7.
在中国,血缘关系是家族一脉相承的重要手段,姓氏是血缘关系的重要纽带,在母系社会,根据母亲的姓氏来明确归属;进入父系社会以后,随着家长制的建立,女性渐渐失去主导地位,嫁入夫家后,称呼随之发生改变。而在日本,则经历了"夫妇别姓"制度到"夫妇同姓"的一个转变,女性姓氏的演变过程体现了阶级变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78.
李莎 《学术论坛》2007,(5):173-176
文章重点考查了元朝时期汉族和内迁各民族的姓氏来源与变化,分为由人名、职官名、部族名、居住地得姓氏,因帝王赏赐、迁移、政治避难、避讳、讹言、收养、出家、华化而更改姓氏等不同类型。这些来源和变化归根结底都是因受到历史背景、政治形势、主流文化、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左右和影响,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姓氏来源和变化类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二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姓氏继续保持了主体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而包括蒙古族贵族官吏在内的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姓氏都有不同程度的汉化,这在一些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家族和人物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9.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汉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赐姓和改姓。赐姓主要有赐国姓和民姓两种 ,而改姓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论是赐姓还是改姓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80.
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思维、感知和相互交往的背景。一个民族姓氏演变的历史,同样是一个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随着汉藏交往的日益频繁,藏族汉语姓氏的结构运用开始大量出现在农区藏族的文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