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6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874篇
劳动科学   50篇
民族学   241篇
人才学   210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2174篇
理论方法论   654篇
综合类   4860篇
社会学   877篇
统计学   109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674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512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85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31.
雷蒙德·威廉斯是文化研究在媒介文化美学问题研究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围绕大众媒介、现代主义和“感觉结构”共同体展开的谨慎思考形成了媒介文化美学研究的现代批判形态。威廉斯认为,真正的传播是建立在共同体基础上的传播,作为对大众公式的功能阐释,现代大众传播不是建立共同体的方式而是对共同体的一种瓦解。因此,大众传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要解决大众传播的问题不能从技术层面上而应该从观念机制层面上进行,通过打造并建立文化共同体的观念及其机制来扭转大众传播。对雷蒙德·威廉斯而言,文化共同体的关键是“感觉结构”的共同体,因此对文化共同体的打造必须诉诸“感觉结构”,而艺术则是“感觉结构”存在的最好证据。尽管现代主义两面性的产生表明艺术面对着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现实,但“感觉结构”的存在也同时表明艺术仍有力量弥合社会区分,能够成为营造共同体的助力。通过参与文化共同体的营造,艺术可以成为大众传播的批判力量。这是继阿多诺提出系统的现代媒介美学批判理论之后,西方媒介美学在英国文化研究中产生的一种与法兰克福学派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32.
军民融合发展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立足世情国情军情,坚持发展与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对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不懈探索,认识逐步深化、内涵不断丰富、实践不断拓展,确立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并在新时代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本文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形成、发展和深入实践,以期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防止的几种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战略是要服务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要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稳定的农村基础。 在不同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是不同的,尤其是 2035 年之前和2035—2050 年的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差异极大的。 2035—2050 年的目标是全面乡村振兴,2035 年之前则是为乡村全面振兴打基础的阶段。 没有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就没有全面振兴乡村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分阶段实施。 当前学界、政策部门、地方实践部门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普遍误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阶段性特征,有急于求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4.
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倒逼地方高校进行转型,高校在转型的进程中只有依靠"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校"政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出了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可实现的目标,阐述了"共赢机制"的政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途径.长春工程学院通过"共赢机制"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构建了多样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五个融合".  相似文献   
135.
在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创意设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进入国民经济"大循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增长动力和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广泛性特征,创意设计居于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中心位置,使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部门从自我发展转向联动发展,提高经济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渗透交叉机制、扩散重组机制、转换延伸机制,创意设计促进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要素聚合、价值传导、功能拓展和产业链重构是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要模式。以创意设计促进产业融合,在策略上需要从扩大市场需求、鼓励自主创新、完善制度安排、加强人才支撑、创新行业规制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6.
英语报刊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媒介素养为基础,了解英语国家具有影响力的报刊和媒体,了解知名英美报刊企业,掌握必要的阅读英语报刊的知识,形成自己对时事和文化的鉴赏力、判断力,以及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报刊的能力,从而实现语言和文化双收益。  相似文献   
137.
笔者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以构建多元、和谐、育人且具品牌特色以及存内涵发展为一体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为目标,探索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的对策,以期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8.
民间传统工艺是我国物质文明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现代物质文明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导致我国传统工艺存在逐渐失传的发展形势,怎样传承并且对于民间传统工艺进行保护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最近几年我国服装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想要在新的环境当中传承并创新民间传统工艺,要求现代服饰品在设计过程中融合民间传统工艺,并且对其加以创新,创作出拥有我国特色的服饰品.因此,本文主要对民间传统工艺如何于现代服饰品融合创新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9.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与传统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民俗礼仪等领域都有密切关系,其所特有的动态而多元的符号性,对中华文明的世代相承和传播,以及中华民族间的交往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茶文化结合了中原农耕文明以“和”为核心的礼仪精神,并不断吸收周边北方游牧民族、西南山区民族饮茶的养生药理功能,通过各民族间的不断交流和融合,饮茶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意义已消融入中国人日常的生活之中。并且,随着饮茶之风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和普及,茶事活动也逐渐打破了上下层社会和南北地域之间的界限,逐渐走向更具世俗趣味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0.
粤港、粤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源,三地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一国两制”实施以后,粤港澳合作领域全面拓展,三地社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推动粤港澳社会融合,有助于解决港澳民生福利问题,促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提升广东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当前粤港澳社会融合主要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和工会服务等领域,其主要问题在于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完善、制度壁垒尚未完全突破和社会政策尚有制度落差.为此,需要完善粤港澳社会政策体系的协调方式,构建粤港澳社会融合的交流平台,发挥特区政府在推进粤港澳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