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3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71篇
丛书文集   1152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1845篇
社会学   15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诗学的国度。早在春秋末期以上,做诗、教诗、学诗、用诗便在我国蔚成风气。孔子生当春秋末期,既是既往诗学的集大成者,又为后世中国儒家诗学奠定了基础。他在学《诗》、用《诗》、教《诗》、研究《诗》、整理《诗》的过程中,必然有所主张,而且应该自成系统。全面揭示孔子诗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更为深刻和全面地了解孔子,了解中国传统儒学,  相似文献   
992.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1):32-35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先秦诸子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但大多是坐而论道的布衣之士,笔下纵有千言,手中却无寸柄。如孔子长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却无功而返,直到56岁时才当上鲁国的大司寇,代理宰相职务,可惜为时仅3个月,根本不可能积累丰富的从政经验。至于韩非子、墨子等更是远离庙堂。由于他们没有从政的实践,当然也就无力贯彻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  相似文献   
993.
平等与效率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平等与效率问题不仅是当代学者所关注的事情,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在特定的领域对这些问题作过比较素朴地探讨,因此,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平等与效率思想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利于丰富平等与效率思想的研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94.
《市民》2007,(3):50-51
【夏曾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  相似文献   
995.
孔子提出“为仁由己”的思想,其后的思想家对此有较大发挥,他们从道德形上的立场阐发了这一命题的意义,并把“仁”、“性”、“心”等看作是宇宙生活的价值源头。在目前道德危机的境况下,对“为仁由己”应作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96.
人生一壶水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带弟子们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把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便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答:“是君子放在座位上用来警惕自己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转头对弟子们说道:“快去取清水来,灌进这把酒壶里。”弟子舀来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观看。只见注水不多时,壶开始倾斜。  相似文献   
997.
如果有人问:《论语》是怎样一部书?不如换个问题来问,如果让你挑一本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也许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论语》。  相似文献   
998.
引言 孔子像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并不是一个问题,在各地的文庙中一般也只有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历来并无“孔子标准像”一说。鲁迅在1935年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  相似文献   
999.
毕鑫 《社会科学论坛》2008,(18):179-18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音乐有着独特的热爱和理解.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儒家学派音乐评价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孔子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评述,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儒家音乐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孔子立志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完整提出立志思想的教育家。通过立志造就"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成就治国平天下的宏志伟业,是孔子一生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志向,孔子从自我修身做起,言传身教。孔子的立志思想,不仅教育和影响他的学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实践方式。系统研究孔子立志思想,分析孔子为什么要立志,立什么志,如何实现志向等,并阐释其在当今社会具有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