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张载提出"太虚"这个概念,其实是对中国传统中"无"的思想的一种继承;不过,张载的"太虚"既有承继了"无"的传统的本体论的意义,也具有"气"的演化的宇宙论的意义。"太虚"是起源,这很好理解,"太虚"是本体虽然理解起来有难度,不过也可以说得通,但"太虚"既是起源又是本体便必然会使它们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因为在本体论意义下的"太虚"与"气"的关系是与宇宙论意义下的"太虚"与"气"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的。这样,张载的"太虚与气"关系的思想就徘徊在宇宙论与本体论两条道路之间,这两条道路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52.
兰婕 《民族学刊》2016,7(2):21-29,98-101
格尔兹在《尼加拉》一书中呈现了“剧场国家”这一政治类型和国家形态,实际上这是深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古代巴厘印式王权.作为神圣王权的一种地方形态,尼加拉的核心问题无非是19世纪巴厘岛的国王们是如何以仪式所产生的辉度来对抗继嗣关系中不断衰降的等级.格尔兹虽然发现了等级衰降与国王辉度源于至上神的神圣性这一问题,却忽略了婆罗门祭司作为知识群体在巴厘社会中的作用.王权理论视角下,巴特与兰星分别以知识生成和二元宇宙论回应了巴厘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等级问题.因此,从神圣王权、等级制度和知识形成的理论入手来重新考察“尼加拉”,或能帮助我们找到理解巴厘剧场国家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53.
"大世界"是伊斯兰哲学中用以阐释宇宙起源思想的重要概念。明清时期的回儒知识分子就是用"大世界"术语,表述宇宙是如何生成的。他们首先坚持伊斯兰的"真主创世说",将宇宙的生成视为真主创造的结果;同时坚持伊斯兰的"显化论",将宇宙的生成视为真主不断显化的结果,显化的过程经历了"纯一世界"、"性理世界"、"形色世界"等阶段。  相似文献   
54.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8-24
宋代科学的发展,使经验观察知识不断丰富,进而对理学的解释体系产生了冲击。在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中,因此出现了经验主义的萌芽。在宇宙论中,朱熹在解释诸如星体的运行、日食月食等现象时,试图摆脱张载等人通过构建星体的阴阳属性来解释其运行规律的做法,更多从星体自身运行轨迹、质量大小等感性经验因素来解释;在认识论中,朱熹持有一种反映论以及通过大量个别事物的研究进而上升到普遍真理的经验主义原则。朱子思想中的经验主义萌芽是经验观察同理学玄思相碰撞的产物,最终又消解于理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5.
《蒂迈欧篇》是研究柏拉图宇宙观的重要文献,也是其理念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柏拉图联系宇宙的生成对其早期和中期理念论作了修正。这篇的“理念论”主要继承中期理念论的“模仿说”并加以修正,认为宇宙的创造主,即神,注视其自身,以自身为理念,模仿自身而创造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56.
阐释了“多宇宙论”这一自然哲学理论 ,描绘了包括“我们的宇宙”在内的诸多宇宙的科学图景。一与多、部分与整体、可能与现实、有限与无限等哲学范畴 ,激发人们有关人类能否认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其他宇宙 ,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等问题的哲思  相似文献   
57.
熊十力是中国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性哲学家,以<新唯识论>体系奠定了他在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的核心地位."新唯识论"思想是熊十力先生数十的结晶,其改造佛学、自创体系是有一个过程的.其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  相似文献   
58.
王阳明心学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基本范畴,提倡体用不二,在自觉行为中肯定人生价值,认为人性需求即伦理规范.王学推崇的心无间隔体验实际上是一种宇宙论审美境界,表现为:远俗之关,不远辞章的审美实践;苦乐之美,采薪瓮水的审美至境;良知之美,主客一体的审美历程.  相似文献   
59.
“有”“无”之辩与魏晋玄学的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中的“无”与“有”这两个范畴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具有不同的意义。按照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理论,只有以王弼为代表贵无派哲学才具备了本体论的思辨能力,而且也常常将本体论与宇宙论混同;而在以裴、郭象为代表的崇有派那里,有无问题仍然是一个宇宙生成论的问题,他们的哲学不具备本体论的特征。玄学的贵无与崇有之争,并非同一层次的哲学辩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哲学在纯粹形上思维能力方面的非自足性。危顾顾  相似文献   
60.
《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以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所包含的道德本体论、道德主体论、德性伦理政治论、德性宇宙论思想,集中展现了儒家包容性的人文主义精神;它所高扬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当今人类重建道德心理基础、恢复信赖社群与和谐宇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