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20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2.
在我国诗词创作史上,秦观词由于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占据一席之地。秦观词内容多为表现爱情,且悲观气氛较浓。但是其艺术成就十分明显。文章肯定了秦观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中国风歌词与宋词是一种借鉴与被借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二者有诸多共通之处。中国风歌词借鉴宋词,使其更具文学气息,散发着古典美,实现从俗到雅的蜕变;宋词也能借着中国风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获得新生命。  相似文献   
104.
宋词经典作为历史性的审美存在,是一代代读者选择的结果.根据清代词选、点评及唱和等传播接受宋词的有关资料数据,对清人选择和认同的宋词经典名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更客观、科学地揭示文学作品影响力的嬗变轨迹.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姜夔<暗香>、<疏影>等,是清人最喜爱的经典名篇.清人既传承了部分前代的宋词经典,也建构了一些新的宋词经典.清人对宋词经典的择汰,彰显出经典的两大特征:经典名篇的影响力是起伏不定的,变异性大于恒定性;经典既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具有突破时代文化环境局限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05.
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宋词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大量以节令习俗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不仅描绘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词作者的社会文化观念和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注,也通过“词”的载体传承了民族文化中的节日习俗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词虽然经历了晚唐五代、两宋的演进,但其反省并不自觉,而是自然而然的。到了清代,词得到了重新认识。清词的整个轨迹,并没有独出异军,另立旗帜,它的演化轨迹和晚唐、两宋的演化轨迹相符合,却并不是重复,而是遵循着这个轨迹有了突破和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清词的发展是在《花间》、两宋词的轨迹上的演化。经过这样的演化,清代词人才真正理解了词这种文学体式的特殊之处何在,从朱彝尊到张惠言,这一轨迹非常清楚。所以,清词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宋人的词发挥有所未尽,而且是因为小词的美感不容易被认识,而清朝的词人不但发现了词的这一种特别的美,而且对这种特别的美开始有了一种美感特质的反省和认知。  相似文献   
107.
宋代词人韩玉由于相关记载较少,其生活年代和所任官职等具体情况,历来无人进行详细的考述。本文主要考证了韩玉由金入宋的确切时间以及入宋后所任官职考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8.
清代出现了大量采选精审的唐宋词选本.就功能和价值而言,这些词选本可导入门之径,其评点可从细节处示人写作技巧,使得唐宋词成为可师法学习的文学经典,许多词选本编选之初即是学词教材;从清人选唐宋词的编撰历程来看,词选作为词学家赖以阐扬词学观念的重要手段,其每个要素都发挥着理论批评功能,很多词话本身就辑自这些词选本,其理论价值明显可见;选家依照一定的词学观念对唐宋词加以编选,对词人进行历史定位,客观上具有构建唐宋词史之功能.  相似文献   
109.
文学经典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其影响力在读者的阅读中彰显,在读者的选择中延伸.本文统计宋金词学视野中有关宋词的传播接受资料,根据统计学原理,确认宋金时期的宋词经典名篇.数据显示,苏轼<念奴娇>、贺铸<青玉案>、秦观<千秋岁>等词影响广泛.名篇中入选与点评、唱和之间的反比存在态势,北宋经典的突出,传唱经典的失落彰显出大众读者和精英读者、时间、物质载体在经典化过程中的功能.名篇风格体制表现出文人化、典雅化的倾向,情感选择方面表现出大众化、世俗化倾向,这是尚雅尚韵的文化传统和尚享乐的时代气候共同参与宋词经典化进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曹辛华 《文史哲》2012,(4):124-132
对律赋在唐宋词体演进中所起的作用,向来少有人关注。律赋与词体在起源上具有"共时"的互动作用。律赋参与词体体式建构,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使之能够突破律诗整齐划一的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句式来表情状物。在篇章、结构、布局、作法等方面,律赋为唐宋词尤其是慢词准备了艺术经验。作为科举取士主要手段的律赋写作还为词体提供了生存土壤,进而影响到词人的填词生态、心态与行为。要之,无视律赋在唐宋词体演进中的作用是失之偏颇的。词的体式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律诗与词的关系上,词体是律赋、律诗、骈文、乐府等多种文体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