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1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50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394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文章在对僧肇和宗喀巴大师的中观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二者的差异,揭示了汉藏二地佛教思想的特质,从而对当代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62.
龙树中观学在吉藏和宗喀巴思想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二者的共同特点,他们对二谛的讨论也都是其中观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比较二者的二谛思想,可以看出他们对二谛的共同认识是根本性的,同时他们对二谛的看法依然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汉藏传佛教对二谛的不同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汉藏传佛教差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3.
罗尔斯是名满士林的哲学大师,集“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于一身,更是一位“擦去的是功利,写下的是奉献”的师长。他为本科生讲课时,只要一挂牌,几百人的梯形大教室立马济济一堂。每次都需要提前去“霸位”。  相似文献   
964.
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在皮影雕刻艺术上成就斐然,其作品朴实耐看,常看常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功力。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获得的营养是多方面的,既有前辈皮影大师的言传身教,又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熏陶感染。他的艺术之路,具有注重传承、寻求突破的特点。对汪天稳的研究,有助于开展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技艺人物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65.
白塔山,位于江苏宜兴西渚镇西2.5公里,山势不高,遍布翠竹青松,四季葱茏,房舍掩映,走入其中,颇有山谷幽深的隔世之感。这里是“大觉宝寺”的原址。  相似文献   
966.
2010年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身在六朝古都南京,我国著名的珠宝大师和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金银细工制作的惟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王殿祥先生,在深深思考着创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尽快用金银珠宝把南京“大报恩寺塔”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顶级,融入东西方文化元素的珠宝首饰镶嵌,制造技艺的世界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967.
法国,巴黎,梦之都。 一场盛况空前的音乐会。 欧利·布尔,这位在四弦上纵情放飞高山流水,让整个世界为之倾倒的小提琴大师,带给听众的是一次倾情的灵魂放牧。  相似文献   
968.
王磊 《阅读与作文》2009,(12):26-27
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东方圣哲,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人文学者,堪称泰山北斗,令人高山仰止。2007年,季老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委会的颁奖词对季老做了高度的评价:“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老还被誉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相似文献   
969.
7月11日开始,悼念季羡林的热潮从学术界蔓延至社会公众——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头百姓,满城争说季羡林。其实,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季先生的学术成就。公众的悼念热潮是冲着季先生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头衔这三顶桂冠去的。至于这三顶桂冠如何戴在季先生头上,却很少有人思索一番。  相似文献   
970.
廖平是真实圆融的学人,近代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其"学术六变"更革主张的人生动因,既有志意孤远、倡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因素,又有寻求国家民族觉醒振兴的因素。而廖先生的学问理念则是研究追探人生宇宙真理共球合发。对廖平"学术六变"之成因和理念追求的分析梳理,将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