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永春 《当代老年》2010,(10):57-57
古时人们说到官吏廉洁;往往都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这“两袖清风”与“廉洁”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在众多出入于官场的人之中,上至朝庭、下至州县,掌权为官者,虽有贪婪和腐败之辈,但也有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突显而载入史集而流传于今的。他们的人品、官品不仅得到世人的称颂,同时,也给后人以深远的影响。对今天的依法治国、反腐倡廉、整顿作风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笔者从所读史书中抄录列举几例,以供赏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腐败不仅是困扰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痼疾。尽管封建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但绝大数统治者对吏治都相当重视,以重法惩治贪官污吏。官吏以权谋私是导致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而官吏经商谋利又是官吏以权谋私的重要方面。唐代打击官吏经商谋利的法律规定比较严密,主要从禁止官吏兼业、惩治官吏偶儿买卖谋取剩利、限制和打击官吏家属经商谋利三个方面来打击官吏经商谋利,防止官吏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14.
汉代工商官营政策虽然起到了打击工商豪强的作用,收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之实效,为汉武帝的内外丰功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但其负面效应也不能低估。该政策对汉代政治由“蒸蒸日上”向奸弊丛生的下滑着实起到了催化与推波助澜的作用。官吏及其家属从商争利,吏治腐败程度加深;官吏及其家属为人起债、放贷,加剧了社会矛盾;官吏犯赃现象日益普遍,西汉政权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资料从法律的角度考察秦基层官吏的选任、岗位责任、考核和赏罚情况,旨在说明“以法治吏”对秦历史发展的影响及“法”在国家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汉代职官考课作了历史审视,归纳了汉代职官考课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具有规范职官的意义,而且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允熠  张娟 《江淮论坛》2005,1(5):59-6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观点是其人类学研究和东方社会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基于19世纪的中国状况,有些观点则来源于黑格尔等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民主革命持有同情、支持和期待的态度在马恩的中国观中占主导地位,其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虽然没有摆脱西方主义的影响,但我们如果能借用马恩的看法反观自身,这对于正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人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随着儒家经学的发展,在以经治国的影响下,汉代士人和官僚不断晓习儒经,由此开创了汉代官僚集团及汉代政治文化经学化的格局。这对实施经学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实践创造了条件。在经学的侵润和熏陶下,汉代官僚的经学刑德观也不断渗透到汉代政治与法律体系之中,推动了汉代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以及法律经学化。它使儒家经学刑德观成为封建法律的灵魂,对汉代及其后世的立法、司法和狱政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官吏的贤与不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安危治乱;“为政之要,惟在择人”,选贤任能。虽然古今异制,但历史中也有些是带共同性的,在今天也不乏有值得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亮 《社区》2011,(35):41-41
贿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回望古时的一些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