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典  田恬 《决策》2013,(9):86-87
因每个人的职位、职责不同,必然不能对所有人用同一套考核方案。除了中央官员还有地方官,先对考核对象进行分类,不同的官职采用不同的考核体系,唐朝的官吏考核制度最能体现这一点。"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习近平关于官员考核的论述,引来各方关注。实际上,对官员进行考核评估古已有之,现代政府和企业也都纷纷制定出自己的一套考核制度。在历史  相似文献   
42.
经过汉初七十余年的文化复兴及文化整合,至西汉中期,儒家法律文化占据了法律文化的主导及主流地位,儒家法律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汉代法制的各个环节.儒家法律文化对汉代司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郡县官吏司法的儒家化方面.两汉郡县官吏在儒家伦理法观念、"无讼"观、"身正令行"观、德刑观及"恤刑"观的影响下形成了"春秋决狱"、综合治理、道德感化、调处息讼及"哀矜折狱"的司法之风.两汉郡县官吏司法的儒家化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化的司法传统及司法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汉代官吏的优抚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官吏优抚制度是汉代官吏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致仕后的优待和逝世后的抚恤.官员致仕后的优待主要有带俸致仕、遣使存问、奉朝请、赠赐财物等.官员逝世后则有天子临丧和素服、诏书褒奖、赠印绶、荫子、以沙书棺等政治性抚恤和赠赙、赠冢地等经济性抚恤.但不管哪种形式,都因皇帝对死者的器重程度不同而缺乏明确的规范,从而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44.
45.
宋代建立了以各级官府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南宋后期,中央政府仍是防治瘟疫的核心力量,采取了医学、经济、政治等措施加以应对;地方官吏是宋代防治瘟疫的基层力量,采取了赈济灾民、医疗救治和加强社会管控等措施;民间医家是防治疫病的中坚力量,大多亲赴灾区诊治病人,发放药物,公布医方,传播官方医学知识;普通民众对疫病的认识和态度极为复杂,采取的防疫措施也是多种多样。受宋金、宋蒙战争的影响,南宋后期军中和边境地区瘟疫流行的次数显著增加。在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南宋后期社会各阶层继续沿袭了宋朝防疫体系的传统,其中派医诊治、施散药物、建立病房、隔离病人、掩埋尸体等依旧是防治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6.
唐代县令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政府对地方县令的职责权限、等第品阶、选拔条件、任职途径以及县令治政考绩、奖惩黜阝步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颇为完善的制度化规定,而正是这种对地方县令职官的制度化管理,对唐王朝地方区域社会的长治久安,起到了一个根本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7.
刘涛 《领导科学》2020,(6):39-42
"官吏制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官治、权治与人治的关系上。具体来看,在现代治理变革中,"官吏制约"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对现代人本价值理念遵循、现代为民服务目标导向、现代民主法治思维方式运用的消解。为此,应超越"官吏制约",转向法治化治理。首先,完善国家法律制度,尤其是增强民主法治思维;其次,健全权力运行体制机制,尤其是加强对权力的法律监督;再次,建立依法协同治理体制,尤其是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48.
中国历史上是个重官抑商的国度,官吏在民众中的地位向来是很高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明了当时官吏在百姓中的地位。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干部这个概念同旧中国的官吏制度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几十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坚持把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巩固人民政权、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明显效果。与其它行业相比,我国干部队伍一直以稳定的工作环境、思想上的高素质和业务上的  相似文献   
49.
我国古代的官吏制度,包含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制度形式,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政治创造,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官为君设,替君治民  相似文献   
50.
周雪光 《社会》2016,36(1):1-33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官吏分途”是中国官僚体制的重大制度变迁,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审视当代中国官员的空间流动状况,提出以“官吏相对谱系”为特点的“层级分流”模式。文章从周雪光的“帝国逻辑”分析框架出发,借用史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理论来认识和解释人事制度安排与帝国治理逻辑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这一人事制度造成了官僚体制的二元结构及其迥然不同的职业生涯、激励设置和利益群体,为中国官僚体制的运作打上了鲜明烙印。本文充实和扩展了“帝国逻辑”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