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政治文化对官场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反腐政治文化在题材和主题上规约着当代官场小说,表现为题材的新闻性和主题的反腐性。同时,传统政治文化包括"官本位"观念、道德自律和权术文化等,也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当代官场小说成为折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32.
当前,在观念认同的依赖、现实利益的驱动、制度问题的促生和监督软化的助长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官本位意识得以惯性生存并顽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官本位意识侵蚀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致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滋生;助推治国理政中的"人治"色彩,阻滞法治思维的生成与发展;强化全社会的以官为本的思维定势和群体心理,诱使人们的"做官情结"不断蔓延;异化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致使地方政府逐利行为和"唯上"取向明显;扭曲公共权力的本质属性和现实运作,削弱和动摇着民众制度认同的信心;诱发腐败,导致官民对立,滋生执政风险。为有效规避和消除官本位意识,一要加强理念教育,转变价值认同,瓦解官本位意识滋生蔓延的心理基础;二要矫正利益分配,调整利益导向,消除官本位意识滋生蔓延的内在动机;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约束,压缩官本位意识滋生蔓延的制度空间;四要完善监督机制,营造问责氛围,堵塞官本位意识滋生蔓延的监督漏洞。  相似文献   
33.
从人的角度看,党政干部中存在的官本位意识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作风、把当官升官当做人生目的、"唯上是从"和"曲意逢迎"心理、特权意识;民众中存在的官本位意识主要表现为:臣民意识和盲从心理、慕官敬官畏官心理、望子成"官"心理。从社会现象角度看,官本位意识的表现主要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套级现象、干部级别泛化现象、科教文化单位的过渡行政化现象、学术活动中的官本位现象以及日常人际交往中的官本位现象。  相似文献   
34.
二千年封建专制中的“家长制”和“官本位”、建国后的“政治运动史”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转型期腐败发生的历史根源。“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而人文衰则制难立,只有清理这三大“遗产”,以创制改制来消解旧体制的弊端,把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现代民主、法治、科学、自由之精神相结合,进行新的人文启蒙和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35.
中国人之最重要的生活理想之一,就是实现个人从共同体向国家的跨越,即通过其紧密的社会网络来进入官僚体制.这种生活之路之前提,同中国社会结构设计上的"官"与"民"之间的鸿沟以及功名之路有因果关系.由于中国社会不鼓励个人奋斗,因此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人与地方的促成,进而跨越成功者也让家人和地方分享他的荣耀与资源,从而构成了一种共同体与国家相互交织的运行模式.其中,官本位与家本位是社会的双重现实与价值基础,个人名利及其分享成为社会网络建构的方式与运作的方向.而这些特征将会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不同类型的社会交换,并产生出积极的关系策略.  相似文献   
36.
《湖光山色》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中国乡村的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作品所追寻、探讨的历史和现实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对于南阳盆地文化的思考是具有穿透力的,多重文化形态的碰撞、交错、互融,交织成一幅光怪陆离的"湖光山色",显示了作者文化批判的力度和深度,含蕴着对现代文化重建的梦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37.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12,32(4):114-122
彭慕兰"大分流"是"加州学派"的代表性观点,但其基本观点实际上是从诺思假说"真正产业革命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派生出来的。"‘大分流’方法论"应当考虑,英格兰本身有调整政策的可能性,毕竟这个原始工业化区域是以一个国家而存在,但中国江南本身没有调整政策的可能性,这个原始工业化区域不过是中央集权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大分流"的研究意味着首先要切入生态经济学,进而围绕经济增长来做文章,这导致"大分流"始终只盯住生态制约。技术变迁的基本要素是物力或人力,制度变迁的基本要素是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观察彭慕兰"大分流"明显缺乏对原始工业化的制度变迁背景作出必要分析。"大分流"的技术变迁起因又涉及立宪共和与君主专制的政体差异,旨在维护专制政体的科举制度不可能以知识存量带来技术创新,在专制下官本位抑制了能够引起社会经济变革的重大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8.
根据上海4000户一项入户调查,仅有1%的人表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有研究者指出,“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官本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官本位”,作为中国官僚制度中的政治权力关系,是儒家“人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官本位”就是拿当官作为核心价值尺度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把当官作为一种人生追求。有“官本位”思想的人,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似文献   
39.
中国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以"官本位"政治文化思想为主要特征的。金观涛先生在《在历史表象的背后》一书中全面刻画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环环紧扣所形成的超级稳定的、保守的封建制度。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本位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客观政治过程的观念意识,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  相似文献   
40.
《领导科学》2012,(6):64
近年来,领导干部腐败和非正常死亡事件呈多发频发之势,且多与领导干部的亲情、友情和婚外情有关,舆论关注度极高。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典型的官本位社会,领导干部自然就成了人情风暴的中心。从现实中看,人情成了腐败的药引子,也成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催命索,不少领导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