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孙啸 《南都学坛》2009,29(4):139-140
一、新农场建设的意义 在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市场对农产品的定价权比重也在逐渐上升,价格波动也更加频繁和剧烈。加之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逐年降低,把出售农产品作为中国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势必会造成其收入的剧烈波动和逐步的走低。  相似文献   
52.
后工业社会场景中的国家发展:财富资本化与资源定价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路径出现了从"生产决定消费"向现代"消费主导生产"的转换,其根源在于人类总体市场需求的升级,这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世界市场的宏观运行展示为产业体系的分离化和链条化,并进而引发了财富内涵与尺度的当代转换,这同样也是一种客观的外部场景;基于上述两种客观性,一个国家发展,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首先必须保持知识产权上的可持续性,这是应对当前世界产业链条化和产业结构分离化客观走势的必须条件;其次是放弃传统外汇储备的思路,进行资源储备;最后,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是,要通过金融形式实现对核心资源的战略储备,最终获取这些核心资源的定价权,这是赢得现代金融竞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3.
定价权是集中反映经济法所追求的有效发展、实质公平和平衡协调等诸项法益的重要视角.定价权的运行机制对经济法制度的形成与经济法理论的演变影响显著.市场与政府作为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方式,商品、服务和要素价格的制定权,由经营者与政府分享.不同经济体制下.定价权呈现差异有序的分立结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折射出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经营者正当行使定价权为主、辅之以政府谦抑行使定价权的制衡逻辑:其一,市场定价领域,经营者制定价格的权利源于其自主经营的自然权利,遵循"法无禁止即为允许"的私权逻辑,规制与调控经营者行使定价权失当行为的制度因此确立;其二,政府定价领域,政府制定价格的权力来自准予其干预市场的法律授权,秉持"法未允许即属禁止"的公权逻辑,约限政府谦抑行使定价权的制度藉此构建.  相似文献   
54.
李伟  李世杰  李凯 《管理科学》2019,22(7):20-33
由于商业惯例和反垄断法立法较晚,中国零售市场中制造商控制产品终端价格的现象普遍存在.买方势力的增强促使大型零售商和制造商争夺定价权,从而形成买方势力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从产品定价权的争夺入手,分析定价权争夺形式下的买方势力作用机理和经济效应.首先,在确定性市场环境下考察了定价权争夺的激励,发现大型零售商通过定价权的争夺可以获得“纵向定价先动优势”,从而压低产品批发价格、提高自身毛利水平.在此基础上,论文引入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分别从零售商风险态度和需求预测能力两个角度对模型进行扩展,发现定价权的获取可以转移零售商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获取“风险转移收益”;还可以增强零售价格对需求波动的反应程度,获取“灵活定价收益”.福利分析表明,定价权争夺形式下的买方势力经济效应与市场需求特征、零售商风险特征等因素有关,买方势力增强并不总会提升消费者福利,还可能推高终端价格,降低消费者福利.基于上述结论,对买方势力的反垄断规制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