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我国《物权法》确立区分原则之后,债权意思主义已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所摒弃,但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仍相持不下并最终形成了两难处境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本上是由持不同主张的学者迥异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所致,而通过实践论辩层面上的分析,以荷兰为代表符合经验的债权形式主义模式较之囿于体系思维的物权形式主义模式更应成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2.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中国共产党多年实践,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毛泽东的“两论”,是对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也是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它对“一国两制”理论的最终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哲学史蕴含着一条深刻的逻辑主线,即主体性自觉。主体性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在属人世界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哲学发展的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实践论阶段,主体性自觉这条主线都清晰地显现了出来,而且是一个日益深化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典型代表的实践论阶段,主体性自觉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无论以何种热点的形式出现无不体现出了主体性的自觉,从而更加证明了主体性自觉是哲学发展的一条逻辑主线的事实。作为哲学发展动力的主体性自觉在未来应主要体现为个体主体的自觉,所以弘扬个体主体性当属必然。  相似文献   
104.
孙中山、陶成章对体育的创导首先从振奋民气、兴国强种开始.为了用武力推翻清政府,他们大力提倡军事体育.他们所倡导的体育,促进了民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立足“伦理三分”并在辩证分析康德“德性论”的基础上,超越康德“两个世界”论的局限和麦金泰尔观点的西方想象,以“公共道德空间”的开拓为目标,以“实践与三个世界”的形成为旨归并在建构“新德性论”的过程中人类完全有可能推进自身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反省现代新儒学,林安梧提出建立后新儒学。后新儒学的建构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唯物史观的肯定、吸收和借鉴,这无论是对于现代新儒学还是马克思主义都是值得肯定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7.
王振亚 《唐都学刊》2011,27(3):117-118
人类社会的政治存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意识,人类社会的政治意识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政治意识的历史发展,先后经历了心理型政治意识和思想型政治意识两个历史阶段,从而进到了人类社会政治意识的逻辑层面,亦即形成了逻辑化、系统化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实践论美学不断地自我超越、衍变发展,从其理论形态上看,至少有六种发展路向: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周来祥的实践和谐论美学、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邓晓芒的情感论美学和彭富春的天道论美学.它们既有着注重形下的实证研究,学术品格指向社会和艺术现实等五种相同的发展趋势,也共同面临着在同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结合中,如何阐述美善相乐、天道人道等与自由王国、自然人化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9.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科学观为逻辑起点,吸收建构主义科学观和康德的认识论的合理思想论证科学事实的创新本质.科学事实的发现是以观察记录为基础,在一定的科学概念框架、商谈、话语互动的“发现与境”中对观察到的现象的一种创新过程.科学事实的抽象性特征昭示科学事实“放大了”日常的经验事实中的理论因素及其作用,从实验的筹划、实验结果的记录到科学事实的描述,都必须以先行的意义框架为基础,创新性是科学事实陈述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形式.科学事实创新本性的生存论根据在于创新性揭示了科学事实的发现在人的存在中的意义和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0.
构建人水和谐的水伦理是破解全球性水危机的重要理论前提。人与水的关系主要有三大类型:即被动地依附和顺从关系、任意地征服和冲突关系、自觉的伙伴与和谐关系。第一大类型的人水关系源于先民们形成的"以水为本、以水为师、人水合一、和谐共生"的水伦理观念,它是建立在前现代以主张万物有灵论和自然崇拜为特征的自然客体中心论哲学基础之上的;第二大类型的人水关系是与人水交往中缺乏水伦理密切相关,而这归根结底是由近现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单一主体中心论所致。建设第三大类型的人水关系有待于重构水伦理。后现代生态中心主义主张人们对水要怀有敬畏平等之心、履行关爱之责的水伦理观。但是,其赖以建立的泛主体论哲学依然难以彻底解答水伦理何以可能的难题;只有倡导和坚持以"主体—客体—主体"为关系结构的唯物主义交往实践论,方能合理构建起当代水伦理,进而为倡导人水和合、协同发展的水伦理走向实践,提供合法性、合理性和持久性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