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沈扬力 《理论界》2020,(5):12-18
命运观的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生观问题的展开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界的西方哲学中明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命运观的对立,对立的实质是实践是否被引用。在旧哲学之前的命运观是消极和宿命的,要么被自然的流变所支配,要么被上帝所支配,属于人能自主把握的部分失之甚少。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已降,唯物史观得到了阐明,当马克思式的实践的概念被注入命运观之后,这样的局面发生了质变,人类开始实践地把握自己的命运,遂发现个体的命运依然被时代和社会的因素所局限。于是,只有将个体的命运融入到集体的命运才能突破命运观局限的枷锁,达到价值层面的不朽。  相似文献   
62.
六、分析研究要立足“三个反映” 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是作者对分析研究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又是提供给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时的参考依据。因此,作者这个“认识”一定要正确。什么是“正确的认识”呢?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从哲学的角度作了独到的理论诠释:“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63.
萨林斯的<历史之岛>,反思了历史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结构是一种历史事物.萨林斯以库克船长这一著名历史事件为例,探讨了非西方文化的本土宇宙观及其在既有的观念结构下所产生的能动性.他提供了一个能够含蓄地将历史研究与人类学研究合一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4.
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存在一种误读现象,认为"人生论"与"实践论"构成20世纪前期中国文艺创作与审美文化建设的主线。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人生论"与"实践论"都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革命时期产生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人生论"被边缘化为文人的见解和大学的讲义;"实践论"则内涵大变,从鼓吹新文化的宣教工具演变为投身革命斗争的武器,前后"实践论"也不属于同一范畴。"人生论"与"实践论"都不是贯串20世纪前期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主线,这是由中国社会现代性跌宕曲折的进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5.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同自然界在“存在论”上的一体性,为保护自然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了总体方向;并从实践论角度指明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结合点,为生态危机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66.
西方哲学大体经历了五种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思维方式的确立,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论思维方式将哲学的主题和使命由"解释世界"置换为"改变世界";它实现了探索本体论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将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论问题的探索之中,强调事实与价值在社会历史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67.
由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形式是开启现代性最核心最基础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秉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在资本现代性解剖中发现雇佣劳动导致主体性“出离”,论证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生产实践论和历史辩证法。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对劳动的抽象理解,批判了费尔巴哈把劳动理解为理论活动,其以“感性活动”为核心,打通了劳动、实践和生产概念,阐明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马克思以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实现为目的,把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作为开启现代性的钥匙,以生产实践的革命性变革为基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颠覆资本现代性和重建劳动现代性的途径。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历史辩证法包括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理想范畴和现实范畴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法。新时代秉持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有利于推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8.
69.
在批判近代主体主义理性实践观的过程中,哈贝马斯以"社会交往"、"对话"等概念为核心,建构了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本质的社会交往行动理论学说,在理性走向衰落的时代重铸了理性的权威。然而,这样一种理论却因为"纯粹理性"的理想,再次重蹈西方传统物性逻辑的覆辙,沦落为形而上学理性说教。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