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丑的审美意义在于可以以丑衬美,而且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点化,可以变成艺术中的美。丑不仅是对审美的传统规则和意义的拓展、反叛和超越,更是对真和善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22.
爱伦·坡的诗歌和小说作品大都呈现出恐怖的风格,其作品不仅充斥着各种可怕的意象,曲折离奇的死亡情节,还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描述和思考。其作品最突出的美学思考即人性之恶、知识之恶和死亡之美,但是作者对于丑与恶的描述恰恰源于他对于纯粹的精神之美的追求,这种追求突破了当时主流的理性思考。如果从坡的独特经历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坡审丑的美学尝试无疑是超前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新感觉派作为都市文学的代表注重审美视角和创作方式的结合,它的审美方式是以"审丑观念"来描绘都市的美,即外在的审美,内在的审丑。其独特的创作方式是对小说体式的现代化尝试和改造:一方面体现在结构全篇的视角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在叙述手法上运用一系列的创作技巧,如心理分析和意识流等,让都市文学越过通俗文学的界限,攀上某种先锋文学的位置。  相似文献   
24.
“审恶”:当下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文化与文学审美领域发生了新转型,现有的审丑研究视角已无法有效阐释新的文学现象,并表现出界定丑与恶的杂乱、价值判断的模糊、思维模式的束缚、人性探究的乏力等问题.明确从“审丑”到“审恶”的研究视角的转移,既可突破已成“定论”的叙述方式与研究方法,并赋予“审恶”新的美学价值,又能突破“审丑”与“审恶”的界限,“打通”与“挖掘”文学内部和内外互动,同时还可把握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当下文学叙述“恶”的状况,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5.
普希金之所以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并不仅仅在于他是“民族”诗人、或“民主”诗人、亦或文艺复兴式的诗人,而在于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含有审丑意识,而审丑意识与古代尚和谐、近代尚崇高等美学观念相比,则属于现代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6.
<金瓶梅>的艺术世界,我们既看到了裙袂飘飘,也看到了佩剑闪亮.这场关于情欲的奇异之旅在语言的纠缠里达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对于性,如果我们把它置于人性和人文情怀中去,对它的解读会不会是另一种面貌?是否可以将性的价值尽量中立化?<金瓶梅>的艺术空间也正因丑的发现而被大大拓宽.丑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它清楚地表明,自己并非只是美的一种陪衬,因而同样可以独立地吸引艺术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27.
审丑与否定:现代派文艺的感性学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西、东方感性学是丑学的历史发展看,现代派文艺(丑艺术)通过否定这一环节不但促使本身一直处于超越和创新的过程之中,而且促进了人类感性学的丰富和深化.审丑与感性学,现代派文艺与审丑,审丑与否定等概念和范畴都存在相互对应的内在联系.研究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8.
试论中国人的审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古代审丑意识入手 ,探讨审丑意识的产生、发展以及中西审丑意识的不同 ,进而提出了感性学史上一个久已被忽视的重要课题 :中国当代丑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9.
<正>人分美丑,这事挺让人闹心的。同在一个办公室,美与丑之间就是一场暗战。其实要没有美的对比,长得多丑看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堵心了。我一个开公司的哥们儿说,他觉得美女流动性太高,所以招人的时候接收的全是相貌平平的妞儿,  相似文献   
30.
当丑被引入美学领域时就成为美学上的丑,即审丑。贾平凹1990年代后的长篇小说创作都带有明显的"审丑"倾向,《高老庄》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子路是《高老庄》中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其本身凝聚了丑的多种意义,较为全面地体现了贾平凹的审美观照。贾平凹选择以审丑的艺术方式来观照终极关怀的失重,就是以一种"反美"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批判来实现文化人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