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7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99篇
管理学   2060篇
劳动科学   112篇
民族学   321篇
人才学   317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4777篇
理论方法论   851篇
综合类   9668篇
社会学   1399篇
统计学   29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1029篇
  2012年   1371篇
  2011年   1582篇
  2010年   1794篇
  2009年   2051篇
  2008年   1589篇
  2007年   1132篇
  2006年   1022篇
  2005年   954篇
  2004年   888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鉴赏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直觉感悟阶段、体验理解阶段和认识评价阶段。在整个鉴赏过程中 ,又渗透、交织着注意、感知、想象、通感、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2.
本文结合一定的案例,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驱动力及其决定因素。指出强烈刺激只不过是自杀危机的导火线,而其本质是危机者整个人生经历的一个大爆发。同时,本文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危机工作者的理论,阐述了大学生自杀危机的线索识别、预防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3.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他不遇于世的象征,其山水形象多客观性,缺乏完美的意境,语言精工妍丽,用典广博晦涩,以求悟玄理为审美指归;谢朓的山水诗是他向往隐逸又不能忘情于利禄的人生追求的外化,其山水形象主观情意较浓,重视意境的创造,语言清新自然,用典旨意较显豁,玄理色彩冲淡,以审美创造为指归.  相似文献   
54.
信息时代为青少年审美教育提出了挑战 ,同时也提供了机遇。时代要求开辟审美教育新途径 ,在继承传统教育途径的基础上 ,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丰富和发展 :编写一套时代性、创新性强且便于与现代化信息手段接轨的新美育教程 ;改革学校美育 ,将CAI引入美育课堂教学 ,拓展社会美育新领域 ,实施网络美育  相似文献   
55.
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 ,孕育了中国艺术鲜明独特的审美取向 ,概括起来主要有 :自然的旨趣 ;简淡的追求 ;飘逸的气质 ;空灵的境界  相似文献   
56.
以主流文学的尺度考量恐怖文学,将导致对该文学类型的根本否定,但这是一种抹杀多样性的一元化文学观。恐怖文学是通俗文学的一个亚类,“奇诡”的题材、强势情节为重心的结构、扁平形态的人物形象、普适性的主题是其类型特征,自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7.
论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 ,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话题。创新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在眉睫。反思传统教育的弊端 ,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是 :思维教育 ,培养创新智能 ;情感教育 ,塑造创新人格 ;审美教育 ,营设创新境界 ;实践教育 ,锻炼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8.
全球语境下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独特文化文学现象,已给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增添了新的成分.在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世界性、全球化特征和审美价值,使其有可能以"边缘"的身份,从文化和美学两个方面为中华文化、文学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9.
笔者分析了当前次贷危机引起我国企业倒闭的现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危机的原因,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0.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欲望一直既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导致道德滑坡、文明崩溃的毁灭性力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概括为由集体主义道德向个人主义道德,由理性向欲望的运动过程。面对人性与文明的这种二律悖反,哲学、宗教是曾经起到过巨大作用的约束性力量;而审美则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到现在为止一些思想家们找到的新的救世良方。但从形而上学式的彼岸审美追求的乌托邦性和近世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的审美主义的效果看,审美主义的救赎之路显然是一种失败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