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8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管理学   34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95篇
人才学   13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497篇
理论方法论   562篇
综合类   7891篇
社会学   784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735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990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757篇
  2004年   740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缪小云 《兰州学刊》2008,(2):188-191
福建建阳是明代小说刊刻的中心之一,嘉靖、万历年间刊刻小说数量居全国之冠,文章将这些建阳书坊刊刻的小说称之为“建阳本小说”,介绍了建阳本小说的概况,20世纪以前对建阳本小说的评价,20世纪以后出版学和小说学两大学科中建阳本小说相关的研究指出建阳本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2.
"意象"这一古老的美学范畴,在当今的文学批评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对意象概念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从魔幻小说中意象的审美创造和美学特征两个视角,探讨了魔幻意象的象征性和诗性特点,并尝试从视觉、想象、赋情、传达四个方面,描述魔幻意象的"美学空间".  相似文献   
33.
晚清小说涉及宪政运动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立宪派所写,用来宣传立宪的内视角小说;另一类是小说家旁观品评的外视角小说.从晚清小说提供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到立宪思想的传播和立宪的舆论准备,看到当时的普通人对立宪运动的看法,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主义是否得到群众拥护,不在于其是否符合"历史规律",而在于其是否取得当时人的信任.  相似文献   
34.
官场小说中的权力在其属性上来讲应当是一种对象化的欲望、一种消费性的意识形态,从其话语的形成上看则是经济时代市民文化需求主导作家在“适应性反应”中的实用主义参与,从性别生态上则体现出男权本位文化的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35.
纵观萧红的一生,漂泊是她无法逃脱的命运,漂泊感也就成了她终生化解不开的情结.由此产生的漂泊意识浸润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成为她表现生活的独特视角,因而成就了萧红小说在女性文学史乃至现代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恒久的艺术魅力.究其形成的原因,又是与萧红童年的生活环境、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危机紧密相关.本文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具体阐释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6.
在家族资本对乡村资源配置影响的个案研究中,家族资本可归纳为经济资本、政治资本、符号资本和文化资本四种类型。这四种家族资本对乡村公共资源和个人资源配置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家族资本可以扩大乡村资源的汲取范围,降低配置成本,对乡村经济发展、社区秩序、社会流动和劳务输出具有促进作用。这为从社会资本视角考察家族的存在价值和运行方式提供了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7.
近代上海地区由于欧风东渐,社会风俗与文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却依然保持其相对恒定的性质.游戏作为民俗事象,在近代上海社会风气变化中又呈现了新的特征,而通俗小说在反映世俗生活中所形成的游戏特征和游戏观念,既有对游戏之俗传统的继承,又呈现了风俗变异时期新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38.
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次要人物小时光老人长期被评论界忽视,这与他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小时光老人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有着重要意义:他对裘德来说意味着欲望的后果;对苏来说象征着欲望的部分觉醒;对阿拉贝拉而言,时光的存在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证明她是一个没有丝毫母性的充满欲望的女人.  相似文献   
39.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在文学创作上从前期海洋小说到后期悲剧小说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在风格体裁,艺术特色还是创作主题,尤其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研究发现,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最终促成了这一转变.本文从麦尔维尔在好那陆陆的生活经历,与霍桑短暂却火热的友谊,以及对莎士比亚和卡莱尔作品的广泛阅读三个方面研究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从而说明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从根本上促成了其从前期海洋小说到后期悲剧小说的巨大转变,把麦尔维尔的创作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