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8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516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79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悖论性语句是具有悖论性质的语句,特点是从其真可以推出其为假,从其假可以推出其为真;陈述是陈述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陈述句就有一个陈述;命题是反映对象事实的思维形式,特点是要么真要么假。悖论性语句构成了陈述与命题的区别之所在。真值承担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任一对象,如果是真值承担者,则它必须(i)′必须或者真或者假,不能既不真又不假;(ii)′必须或者不真或者不假,不能既真又假。悖论性语句不能符合真值承担者条件,因而陈述不能作为真值承担者;命题符合该条件,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102.
由于方言的原生性、随意性与非规范性,方言写作不得不牺牲文学的共性或可通约性,以及方言自身的意趣.新时期不少小说家基于自己的文化立场和语言自觉,在方言写作方面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探索,试图在某种意义上实现悖论下的突围,使得新时期小说中的方言创作不仅表现为一次回归,更意味着一种超越和突破.但同时也是无奈的妥协.  相似文献   
103.
服务补救悖论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被实际运用一直是服务营销的一个争论内容。只有在清晰的界定其内涵,分析和评价了服务补救悖论的有效性和道德性以后,才能指明实施服务补救悖论的条件、程序和注意事项,从而澄清在此问题上的理论分歧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惑,有助于服务类企业更好地实施服务补救悖论以提升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4.
时间与空间不可析离,而作为一种蕴涵审美意味的空间性体验,山水诗境必然与时间意识紧密关联。考察中古时期的诗作可知,不同的山水体验方式取决于人们不同的时间感知方式、对时间流逝的态度以及人们打量世界的眼光。中古时期的山水诗境中渗透着两种时间意识:一是绵延,一是空观,两者相互缠绕,互相对抗而又缺一不可。正是这种时间性悖论,使得诗人一方面要打破时迁物变的时间宰治,另一方面却免不了流露出昭光不再的感叹。也正是这种悖论,使得山水诗境既显得空灵静谧,同时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5.
由于行政区与经济区的人口分布不同,浙江省11个地级市之间的人口布局存在着行政区自然布局与经济布局的滞差效应.文章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例,分析了温州、台州等地存在两种布局矛盾而构成的"人口流动悖论",进而说明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度发达的块状经济对人口布局具有巨大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06.
传统技术伦理思想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术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关于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道德之间关系以及调节技术主体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技术伦理思想.发端于先秦的儒家技术伦理思想,是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技术伦理思想.总体上看,儒家技术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作为指导思想的技术的价值观、以"以道驭术"为核心道技关系论以及作为职业伦理的技术主体规范论.  相似文献   
107.
波特的《老人》和《他》两个中短篇故事充分揭示了语言与人物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那些会言语的人物不仅书写自己的身份,还构建语言来书写他人,通过书写他人来表达自己主观理想化的身份观和现实观,颠覆他人形象以衬托自己或者达到其他目的。布鲁克斯的"细读法"有助于读者明白波特的无声世界为何有声有色,无语人物又为何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08.
贝克特的代表剧作之一《美好的日子》中的主要人物温妮因为自己的清醒或作为人的存在的自我意识,竭力从荒诞的世界中寻求本不存在的秩序,从终极的虚无中寻求本不存在的人生意义,从人类终极的异化和孤独中寻求本不存在的结合。她的形象集中体现了现代人的生存悖论,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人类本体意义上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9.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开放度加大,资本流动性加强,我国汇率制度已经落后于经济形势,制约了经济政策,危及了金融安全。作者从为什么要改、选择什么汇率制度,均衡汇率值是多少以及如何改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效力经历的是由柔性到刚性转变的渐进过程,但人们却并未就其规制司法裁判的约束效力取得相同的理解和一致的认可。对此,人们可以制定出多种关于案例指导制度实践功能的描述性设计和规划,每种设想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效力定位。但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指导性案例的最终归宿必定是回应当下的司法现实,只有将其映射到社会生活当中,才能真正探究其制度运作的实践功能所在。其实,指导性案例的角色定位不当反映出理性与权威之间存在的悖论,与其将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理由和裁判要旨强加于人,不如充分发挥其理性说服的意蕴和效用,力求引导人们就诸多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