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8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516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79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幸福社会,幸福视界中的和谐社会是全面的、动态的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幸福的前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幸福的保障,人与人的和谐是幸福的标志,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幸福的核心。我们应在多重和谐关系中为人们获得丰富的、全面的幸福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真正实现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52.
鲁迅思想的矛盾性集中体现在他的《野草》中.这种矛盾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充满着结构张力的逻辑两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纷繁复杂的呈现在文本中,使得《野草》表现出多义特征.  相似文献   
53.
靳环宇 《西北人口》2009,30(5):69-72,76
在物质资源消耗与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峻的今天,经济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初衷已经悄然改变。其发展悖论凸显。两型社会建设框架的提出,为解决这一经济发展悖论提供了契机。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人才资源作为社会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将人才资源及其派生的其他非物质资源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从而发展人才经济,不仅是解决经济发展悖论的方法,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4.
55.
演化博弈论在中国法治政府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据此构建“复制动态”的中国法治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证明“内生演化”的法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权力悖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围绕约束规范公权力的主题,确立互动平衡精神和采取渐进主义策略,以改进转型中国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56.
罗素悖论的解决方案被划分为两大范畴:有类型限制的方案和无类型限制的方案.无类型限制方案的背景逻辑是多值逻辑或者不包含否定词的经典逻辑,它的一致性证明在实质上是利用固定点定理构造模型.在介绍克里悖论、莫绍揆悖论和吉尔莫尔悖论,回顾这些悖论的解决方案与布劳威尔固定点定理和塔斯基固定点定理之间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探讨无类型限制方案在二阶罗素悖论中的应用,并且证明一系列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57.
悖论与"自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悖论的构成与我们对某些语句可以自我指称的认定密切相关.认为某个语句可以自指,这是一回事,但事实上这个语句是否可能自指,则是另一回事;而语句自指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由此,便会获得对悖论的一种根本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58.
期望理论为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的规范理论,然而"交换悖论"对之提出质疑.从经济学的效用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金钱数不等于效用值,由于决策主体的效用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交换悖论"误将效用等同于金钱数了,因此交换悖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悖论.这样,"交换悖论"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59.
历代经学家解经都以符合经典文本及其作者的原义为最高旨归,追求经典诠释的绝对客观性,但由于经典产生的历史语境的缺失和不可复制性以及诠释的个性化特征,客观上经典的原义无法完全复归,其中蕴含着主观追寻原义复归与客观上不可完全实现之间的悖论。经典诠释需要不断超越诠释悖论,克服企图通过重建经典原义以实现训释绝对客观性的障碍,通过创造性诠释,探寻坚守原义与当下创生之间合理关系的调和路径。  相似文献   
60.
《小世界》反映了作者戴维·洛奇对在以享乐主义为主要精气神的后工业化社会里,文人学者们学术行为堕落的忧虑与深思.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游戏揭露了学者们对光环、世俗名利、性情享受的追求早已超越了他们身份的界限.从语言能指的滑动、非连续性及歧义与悖论三个方面,探究《小世界》中的语言游戏,深刻揭示出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后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