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宗室贵族,因患口吃,阻碍了他的社会交往。他敏于事而讷于言,口不善言却思维缜密,整天埋头于著书立说中,他的著作深深影响了后世中国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7,(8):22-25
伍子胥遗恨终生 伍子胥为报父仇的忠肝义胆、为酬吴恩的文韬武略的确可敬可佩。但是,他对夫差的“愚忠”却留下一生遗恨。清人韩荚曾就此事将伍子胥与范蠡进行对比.“吴有伍员,越有范蠡,两臣均忠于谋国者,但夫差与勾践有听与不听之异耳,然伍员不免于鸱夷,而范蠡得霸越以扁舟五湖志,岂不谓智哉!”伍员与范蠡二人均为经济之才,用之即能富国强兵。越王勾践任用范蠡,在国破家亡的逆境下而能东山再起。吴王夫差不用伍员,以致国灭身亡。这是君主因为不能任贤使能所致。而从为臣之道来说,伍子胥则不如范蠡聪明。范蠡看透勾践之为人后,即急流勇退、隐姓埋名,逍遥于江湖。  相似文献   
13.
王龙 《中外书摘》2008,(11):59-60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政治最大的区别是,直到100年前,中国人总是在考虑"天下"。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中国人不会以"国"的概念考虑问题,觉得国家就是天下,中国人不习惯只考虑自己国家的利益,或者我们跟周边的国家是否会有矛盾冲突。可是西方人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政治最大的目的就是法家所说的"富国强兵"。西方人考虑的是"国家"的概念,怎么为国家服务。这种想法在西方有很长的历史,"国家"与"天下"的差异是中西方最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乾隆和华盛顿两人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和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乾隆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英明有为的皇帝.但所谓的乾隆盛世,看似盛世,其实隐藏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华盛顿是美国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盛顿开创了人类政治的新纪元.借鉴乾隆和华盛顿留给我们的政治遗产,我们应合理地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6.
"不加赋而上用足"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理财良法,王安石变法以之为理财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所损益,使之切合时代需要,得以实现其"富国强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身为隆庆、万历两代帝师,于隆庆元年二月入阁参赞机务,始入围明王朝的政治中枢,至隆庆六年官拜内阁首辅,由此掀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万历新政,使濒临崩溃的大明王朝,在短期内呈现中兴气象。应该说,这场起衰振隳的改革,广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事实上,万历初期的政坛,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人才辈出、功业有成。那么,张居正又是如何发现、简拔各类人才,并使他们在富国强兵的大业上、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内,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建树呢?简言之,即一以贯之的考成法,即张居正按照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原则,强调公铨选、专责成、行久任、严考察,这里面既有选材标准,又有如何使用与考察官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研究了政治倾向从春秋时期的"重礼义"向战国时代的"尚功利"的演变,分析了"富国强兵"的功利追求与君主专制体制确立的内在联系,以理出一条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形成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作为首辅,张居正是成功的。李贽誉他为“宰相之杰”,一点也不过分。作为帝师,张居正也是称职的。  相似文献   
20.
乾隆和华盛顿两人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和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乾隆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英明有为的皇帝。但所谓的乾隆盛世,看似盛世,其实隐藏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华盛顿是美国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盛顿开创了人类政治的新纪元。借鉴乾隆和华盛顿留给我们的政治遗产,我们应合理地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