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4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1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2834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89篇
丛书文集   859篇
理论方法论   140篇
综合类   2710篇
社会学   221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722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 ,承认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法律效力和有条件地适用少数民族习惯法 ,对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习惯法效力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来源 ,并提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发生法律冲突时的解决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有的高等音乐教育机制中 ,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这对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不利 ;同时 ,与国际音乐教育总趋势相违背。改变这种状况势在必行 ,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专业应首当其冲 ,更新教育观念 ,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努力建设师资队伍 ,承上启下 ,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作为重要专业方向 ,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边疆少数民族人们的头脑中客观地存在着一种忠诚、持久而强烈的"中国认同"意识.儒家文化的相对先进性,其在时间维度的"与时俱进"和空间维度的"因地制宜",及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为该意识缘起奠定文化基础;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不断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国代表权的争夺与实现,边疆少数民族人们心中"中国"祖国观念的形成,对边疆少数民族及其地区的有效管理的常态存在,为该意识缘起奠定政治基础;中华各民族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同根"意识,现实中中华各民族的血脉相融,大杂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布局是其缘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文信息》2007,(12):102-107
薄荷片推荐:云南各少数民族节日约400多个,然而在这些众多的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当数傣族泼水节。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人手里明亮品亮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承办的第一次全国性的运动会。承办好这届民运会,必将对宁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宁夏在西部大开发中争得有利的条件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领导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参与,以及提高管理与组织水平是办好这届民运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从语言层次的角度,对承德的地名作一梳理.承德地名从共时层面上分三部分:一是少数民族语言地名,可细分为四种类型.二是方言地名.三是书面语地名.从承德的地名中可看到历史上周边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18.
阳玉平(以下简称阳):赵老师,我们知道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成果颇丰,为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您当初是怎么选择民族文学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呢?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的缘故?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研究.您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走近花蓝瑶     
2007年8月,我们第一次走进大瑶山,走进瑶族村寨。花蓝瑶是广西大瑶山独有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徙和山地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我们正是为此而来。从离山外最近的中平镇进人大瑶山,路况好的情况下,需要4个小时左右。中午以后,是没有车进山的,晚上行驶在崎岖的盘山路上,无异于羊行虎径,随时有被万丈悬崖吞没的危险。今天我们一行两人早早从南宁出发,如救火般的赶车、转车,还是在下午一点多才到了中平镇。为了能在天黑前进人大瑶山,我们搭了一辆拉砖的卡车上路了。  相似文献   
20.
郝亚明 《西北人口》2008,29(6):34-37,43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对流出地社会和少数民族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运用结构功能论的视角,以凉山地区彝族妇女外流为例,将这一中现层面的社会问题嵌入到彝族农村的宏现社会结构之中,分析妇女外流对彝族社会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婚姻家庭结构、文化结构等诸方面所造成的压力.剖析妇女外流现象对凉山彝族地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