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以中部地区各省历年人口劳动就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部地区及中部六省人口就业的所有制结构现状和演进规律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部地区劳动力就业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所占份额较小,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在量上所占的绝对优势并未改变,并且中部地区六省之间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差异比较明显。但是整体来看,近些年,中部地区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在逐渐增加,城镇个体就业在快速增加,而乡村个体就业人数在减少。  相似文献   
32.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面临着重大调整。结构调整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相当一部分职工下岗,加之每年都新增大量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使就业形势显得十分严峻。正视并处理好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有效推进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建立与完善就业机制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以下几篇论文,就建立与完善就业机制提出了意见。   我们认为就业难,再就业更难,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空间小、岗位少,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现在寻找职业的,不仅有下岗…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1978—2005年间陕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陕西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陕西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  周兵 《统计与决策》2008,(11):109-111
文章引入"潜变量"的概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从统计上说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关系的显著性,产业结构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以及就业结构对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影响都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特征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35.
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济结构的变动会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对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关注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是做好专业建设,培养适合社会需要人才的重要举措。论文结合对教育部有关质量工程等文件的学习,提出了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及调整的基本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6.
邢文会 《决策探索》2014,(20):52-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大转移。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3亿多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有1000多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最显著的人口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37.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是民存之母,是人类社会性的基本体现和生动反映,是推动社会历史从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主要实践活动。随着银川市经济的体制转型和增长方式突破性转变,深层次经济矛盾和复杂的社会问题错综交织,使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8.
李小玲 《统计与社会》2005,(1):35-35,29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经济结构多元化所取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也获得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镇劳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的改变,在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传统的以城乡孤寡老人、极端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39.
40.
就业是民生之基,是社会稳定之本,也是女性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提高女性自身经济地位的重要手段,更是性别平等的测试器。在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城镇女性从业者在教育、卫生等行业有较高从业优势,就业集中分布于公共管理、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在零售、餐饮、住宿等市场化行业的集中度不明显;产业结构、城镇化与乡城劳动力转移、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女性人力资本以及择业观念等影响城镇女性的行业就业行为;传统服务业与线上业态、旅游相关产业、生态红利产业、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等是未来城镇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拓展领域;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有助于女性从业者的就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