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草木人生     
桃树没有因灿烂的花朵坠落而悲痛欲绝,它在等待叶子,它知道自己生命长久的岁月里,是平常的绿色和饱满的果实,而非粉红色的一时惊艳。白玉兰浓郁的芬芳,让人陶醉地闭上了眼睛,忽略了对它美丽的花形的欣赏。某种特征的过分张扬,对其他优长是无情的遮  相似文献   
22.
天下之事,必做于细。"教育无小事,事事系教育"。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写照。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复杂的。如果不把这些琐碎的桩桩"小事"做好,就谈不上成"大事"。一、怎样看待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这些"小事"常言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也常说  相似文献   
23.
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都是离不开丑的。丑是多元的,千变万化的。仅仅把丑的美学作用看作是对美的陪衬,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在文学创作中,正确认识丑的本质,研究它的审美价值,探索化丑为美的艺术途径,是美学研究中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4.
丑,从历史上看,有一个从怪而丑而喜感的演进.在不同美学理论中,如美丑二元结构中,美感、悲感、喜感的三元结构中,以及在美、悲、喜的复杂混合与置换中,丑有不同的位置.从丑的角度看,丑向其它美学类型的转化需要条件,丑的正规流向是滑稽(即喜感的笑).丑的不同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5.
"五显神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的民间俗神崇拜。"五显神"原为宋代徽州婺源的一个地方民间俗信神灵,后来在南宋皇室及部分官吏的推崇下,被引入佛教寺院供奉崇祀;宋元以降,又演变为道教的神灵而得到广泛的崇拜。然而,宗教界及学术界关于"五显神信仰"的研究还非常之少,因此,关于历史上五显神产生的时间、神源、信仰分布状况、与民间俗神"五通神"信仰之关系、与佛教"五通仙人"等信仰之关系以及历史演变情况等,还十分模糊,有些论述似是而非。本文对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关于"五显神"的信仰崇祀状况进行考述,以求廓清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26.
幽默在审美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幽默主体有明显的优越性;嘲笑对象有别于恶的“丑”;与“笑”相伴随;含蓄委婉,曲径通幽;它是一种“悟”的体验。这些美学特征赋予了幽默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7.
本书为大师的智慧系列丛书。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便围绕着独立以救亡图存、发展以繁荣富强这两大话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长期进行着民主与专制、科学与愚昧、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本丛书介绍了丁聪(著名漫画家)、冯友兰(著名哲学家)、老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梁实秋(著名文学家)、启功(著名文物鉴定家和书法家)、谢添(著名电影导演)、袁家  相似文献   
28.
诸葛亮的崇祀活动始自蜀汉政权时期,诸葛亮生前其功绩已被各方传扬,身后千年,崇祀地位同样被不断抬高。经魏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诸葛亮崇祀在唐代得到士人和武将的极大推动。两宋之交,诸葛亮崇祀再获新生。明清时期,伴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诸葛亮崇祀活动进一步得以扩展。  相似文献   
29.
以往的研究,多以为墨学之所以在晚清得以复兴,是因为中国社会已发展到了迫切需要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知识理性启蒙。但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几年公开发表的崇墨学论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已兴起了一定程度的"崇墨学"之思潮,而此思潮的兴起,就目的讲,本不为学术计,即不是从知识理性启蒙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有开心智之作用,而是为政治计,即从"救亡图存"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具有保国保族保种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0.
铃木正崇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崇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