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65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662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31.
彝族的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很多神话都反映了自然崇拜,这些自然崇拜主要包括天神崇拜、天体崇拜和自然物崇拜。通过对这些神话故事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彝族的自然崇拜和人类自然崇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2.
正一、地方官员的GDP崇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被外界称为"中国奇迹"。有人将这一奇迹归功于中国的发展主义政府,并且将当代中国的政经关系概括为"中国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强调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各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预,深度介入经济发展,地方官员更是将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但近年  相似文献   
33.
和光翰  和少英 《民族学刊》2020,11(1):66-75, 136-138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可细分为白傣、黑傣、普洱傣以及曼仗傣等四个亚族群。由于历史渊源、分布地域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其信仰文化具有与其他地区的傣族不尽相同的特征。本文在长期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平傣族的多重信仰文化进行初步探析,认为金平傣族的信仰文化呈现出以民间信仰和南传佛教信仰为主、兼有道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信仰的多重信仰文化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多种信仰文化长期交融与变迁的结果。这一结论有助于改变以往学界对傣族似为“全民信教”(信仰佛教)或“双重信仰”(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的简单化认识。  相似文献   
34.
35.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13-121
两宋时期,随着海洋开发和海上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崇拜之风日趋活跃,涉及的社会群体相当广泛,包括海商、渔民、士绅、僧侣等。这当中,两浙地区颇具代表性,其海神崇拜有的是基于海洋意识,有的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报恩思想密不可分,有的则是受到佛教观念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多元化、实用性的特点。从更深层次来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海神崇拜的兴盛,体现了海洋开发不断加强的趋势,反映出开放与包容的地域文化精神。同时,海神崇拜不仅满足了人们祈求安康的精神寄托,也有着多方面的文化和社会功能,对东南地区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崇拜在史前时代普遍存在于东北亚、北美、欧洲等北半球北部地区,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学者关注。作为一种在史前狩猎社会普遍存在的图腾崇拜,必然与当时的环境和经济产生密切联系。作为萨满文化里重要的部分,有必要从萨满角度揭示熊成为部落图腾的关系。完整保留史前狩猎时期的经济模式和文化习俗的鄂伦春民族,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7.
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面临诸多现实世界中自我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惑时,期许能在电子"伊甸园"中找回自我价值和精神皈依。然而,虚拟空间并非想象中的天堂,类似"面具"的交流形式遮蔽着许多本真的存在,消解了现实世界的核心价值;游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自我与社会脱离;对网络的过渡依赖性导致人格的异化;方向感的迷茫和自我定位的偏差,使得价值追求从崇高滑向流俗甚至恶俗。数字化生存方式正颠覆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现实生活世界的诸多价值标准,而信息崇拜的推波助澜,更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幸福被剥夺的感觉。  相似文献   
38.
陈铨提出的"英雄崇拜论"是"战国策"派最受瞩目又最有争议的一大主张。关于"英雄崇拜论","战国策"派内部引发了一场论争,既有倡导者如陈铨,又有居中调和者如贺麟,也有反对者如沈从文。研究"战国策"派内部围绕"英雄崇拜论"展开的论争,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战国策"派内部和外界学人所谓的"英雄崇拜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民间信仰从神灵体系、社会组织、节庆庙会等几个层面来展开综合考量,努力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认识它的传承性、地方性和类型化特点,试图更加全面地分析作为文化现象的民间信仰在特定社会内部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0.
太平洋地震带所带来的天灾,海洋带来的自然恩惠,让大和民族对自然既敬畏又依赖,进而发展出咏诵自然的“物哀”之情,对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对“现世”的感怀和珍惜,这样的情感反映在他们的服饰文化上,尤其是图案上.他们从邻邦中国引入了汉族的服饰形制,结合本土的自然风物,创造出独特的纹饰图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