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正确处理小说理论的创新问题和深入理解历史小说的价值,有必要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巫幻母题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实施纵深开掘。从文艺学的视角来看,清帝系列小说中的巫蛊术、厌胜术和妖异之象描写,不光是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波谲云诡的阅读世界,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了一种写作理念。这种写作理念,因为不具颠覆和嘲弄意味,所以并未成为小说主题和文本文化意义的消解因素,它是小说固有品性使然,是历史小说回归传统的表现。二月河建立在与艺术原点对接基础上的艺术创新,以及通过巫幻母题所表现出来的深致笔意、艺术向度和宗教旨趣,对于历史小说审美机制、艺术法则、历史逻辑的完善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土家族梯玛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许多古朴的文化事象显得扑朔迷离,譬如梯玛文化就是如此。关于梯玛文化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现在仍有学者对梯玛文化在进行不断探索。在这里作者对过去的研究作一概述,并指出研究中的一些孱弱之处,以便为更深入地对土家族原始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研究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夸父神话和逐日巫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夸父逐日中的“入日”之“入”,乃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太阳下去”.夸父手执桃木杖能够将太阳赶下去,是远古先民出于消除旱灾而进行的一种巫术活动.因此,夸父逐日神话是巫术的,而不是宗教性的.  相似文献   
9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批自称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秘人物。这些现代巫觋披着宗教与科学的外衣,大肆宣扬巫术迷信,掀起一股反科学风文明的逆流,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巫术迷信现象对照分析,当代巫术迷信主要表现出以下十种特征:否定现代医学和现代医疗手段;积极兜售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内容;无限夸大气功的作用;无限夸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宣扬“特异功能”;宣扬“万物有灵”;宣扬“命理”观念和算命术;宣扬超经验超理性的神秘预测方法;鼓吹修成“超人”的人生目标;自我神化。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识别当代巫术迷信,从而对现代巫觋的欺骗活动自觉地予以防范和抵制。  相似文献   
95.
论咒语的起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咒语的起源和发展 ,阐述了咒语产生于生产劳动的观点 ,从原始时代的劳动呼声中探寻出魔力语言的源头。文章还探讨了咒语发展自发形态和人为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
傈僳族社会生活中的巫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傈僳族巫术文化的内容和方式,也阐释了傈僳族普遍信仰的“尼”的实质———原始初民的万物有灵崇拜。简要地介绍了“尼”教的组织构成,并以实例解释了法术和医术,它既有迷信的外衣也有科学的内涵。指出把“尼”译为鬼或译为神都是错误的,“尼”非鬼,也并非是所谓的“封建迷信”。今天它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尼”、“巫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克服“左”的认识,为“尼”正名,正确对待巫术文化  相似文献   
97.
《阅读与作文》2011,(8):20-22
在外界,人们往往只以为湘西女人才会放蛊,也只以为湘西苗族才会放蛊。实际上,湘西的土家族、苗族,湘西的男人女人都有会放蛊的。由于外界的一些民俗专家,根本不懂湘西的民风民俗与人情世故,把湘西的放蛊说成是装神弄鬼的迷信,描写得极为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98.
作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包含了异常丰富的巫术文化内容.祭祀是巫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借助一定仪式向祖先或神灵表示尊敬或祈福的活动,祭祀发展的礼仪化对上古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卜筮是巫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根据龟甲、蓍草的裂痕或排列情况,释疑解惑,预测吉凶,其蕴含了一定的系统性、规律性的东西,显示出某些逻辑推衍的因素.产生于生产劳动的舞蹈,是借助于肢体动作,娱神娱人的巫术形式,虽然带有神秘主义的因素,却是生命意识最直接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
元代的巫觋与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大江南北普遍存在巫觋信仰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此风更盛。当时所谓“淫祠”、“妖祠” ,大多与巫觋信仰有关。巫觋被认为有治病的功能 ,且能预测未来 ,是人与鬼神之间的沟通者;又能施行厌镇、蛊毒、采生等巫术 ,致人于死。汉族地区盛行的算命、相面、占卜等活动 ,都与巫术有关。巫觋在元代社会中影响颇大 ,但亦有人持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0.
在古代交通条件落后,人们对自己生存地域以外空间的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受宗教神灵观念的束缚,早期先民对于出行常怀有恐惧感.出于趋利避害、确保出行顺利的目的,古人在行前不仅要选择出行的良辰吉日,而且还常通过某些巫术手段来确保出行的顺利.<额济纳汉简>所载有关出行择吉、行前除道、急行厌胜等巫术资料正是此类民俗信仰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