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89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462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能海法师是我国近当代著名的佛教高僧、翻译家、佛学家。毕生从事藏文佛典的翻译和藏汉佛教文化的交流沟通工作,建立了内地首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道场,把格鲁派的佛学思想系统介绍到内地,为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2.
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动荡,打破了以前鲜明的民族畛域,汉人大量北逃,北方民族则乘乱内侵。这使汉文化如潮水一般涌入北方民族社会。其中,汉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对北方民族成员尤其是将帅、君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儒学理念尤其是伦理观逐渐由浅入深地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打下了烙印,使他们逐渐摆脱了愚昧及原始性,而接受了儒学倡导的孝、忠、礼、信等伦理、政治观念,逐渐汉化。这对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从陀氏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入手,讨论了小说中女性形象代表的女性意识与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24.
曹飞颖 《职业》2012,(32):42-43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都不同程度地对大学毕业生开展了职业指导教育.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5.
所谓的"现代诗性",并不是单纯指作品的意象、语言等外在层面的诗化特征,而是主要体现在其反映人的生命的内在深度方面,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以及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询。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萧红与师陀的独特性在于,对于生命感性与个体意识的叩问与反思成为其作品中的现代诗性的主要源头。在"乡土"与"自我"内在关联的建立上,他们站在了同时代作家的高度,同时也具备了某种超越性。本文主要以《呼兰河传》和《果园城记》两部作品为例,对两位作家建立在本体性存在基础上的"现代诗性"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6.
理事之窗     
《职业》2014,(32):16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首期一体化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培训班开班2014年10月23日,一体化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培训班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开班。本次培训为期5天,培训内容涉及一体化课程文件体系解析、工作页学习活动设计及编写、教学设计、鱼骨图分析及教学示范课等内容,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为本次研修培训班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团队。  相似文献   
2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提出师夷长技、制造枪炮,购买战舰,建设新式海军;加强"塞防",预防对西北西南的侵略;扬长避短,采取灵活的作战方针;做好国防建设的后备工作等军事国防思想,冲破了历史的藩篱,开创了近代中国国防史上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8.
《布洛陀经诗》虽然已超越"孤雌繁殖"的认识阶段,但却没有完全陷入男性"惟我独尊"的窠臼。其中关于男女祖神并尊的唱颂,以及对妇女地位和作用的某种肯定,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性别哲学的精髓。这些思想是我们在寻求性别和谐发展之道时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29.
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壮族布洛陀信仰属于原生型巫教,可称为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它与壮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壮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布洛陀信仰的活动在社会批判运动连续不断的年代,曾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宗教理论的改进和宗教政策的宽松,由于社会对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重视和对民间信仰的关注,由于布洛陀信仰研究的开展,壮族地区布洛陀信仰开始了它的重建的过程。以广西田阳敢壮山为中心,壮族民众自发地恢复布洛陀祭祀和相应的文化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并得到学者的理论支持和政府的理解。这种民族信仰重构现象,表现了壮族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布洛陀信仰的旺盛生命力及其对新的时代的调适能力,如引导得当,会丰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充实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0.
神话史诗《布洛陀》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摩教经诗《布洛陀》作为民间宗教摩经的经典,赞颂了主神布洛陀这一神话人物,保存了许多原始神话的成分和元素,可以视为“神话史诗”;该史诗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一般情形,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而作为民间信仰摩教的代表,揭示了民间宗教信仰之类,也具有世界意义。《布洛陀》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神话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研究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它不仅是壮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